|
20250503呼吁祭司转向神时间:2025-05-17
文章内容
玛拉基书一章9节:现在我劝你们恳求神,他好施恩与我们。这妄献的事既由你们经手,他岂能看你们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透过这节经文,我们可以确定几个事情:第一,选民献祭的目标是为了求神施恩,但是他们似乎并不相信神会向他们施恩;甚至,有可能他们对神的相信也是趋于表面的。第二,这献祭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到祭司的手上才变得更为糟糕。也就是说,祭司本来应该让献祭的事情变得更为神圣,但事实上他们却因为个人的利益,甚至可能掉包了祭物,让献祭的事变得更为糟糕。百姓本来对神的信心就软弱,现在因为祭司们的行为就更加软弱了。换言之,祭司非但没有成为祝福,更是成为破口了。第三,由于祭司们对于献祭的无所谓的态度,招惹到神的忿怒。所以,他们的献祭被称为「妄献」,上帝表示自己并不悦纳他们的行动。因此,从这节经文我们可以确定:只有崇拜的仪式,却没有生命的相交,这样的属灵生活非但没有益处,可能还有损害。 在这里,先知所用的是一种极具讽刺味道的教导(丁道尔,245;又唐佑之,371)。在许多东方人的心里,都清楚知道送礼意味着什么——送礼乃是为了答谢和期盼从对方得到好处(丁道尔,245;箴十八16)。然而,在这句话的一开始,先知就指出他们需要在神面前使自己软弱(חַלּ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חַלּוּ这个词有「生病」、「软弱」、「使疼痛」、「恳求」等意思,在本处结合נָא是「鼓励恳求」(חַלּוּ־נָא)的意思。因此,חַלּוּ这个祈使式动词在这里的用法,我们需要特别留意。很有可能,先知是命令他们在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并因着自己的软弱而向神献上恳求。默安德烈曾说,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才会真心向神谦卑祷告。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发现。然而,这些祭司们似乎并不认识自己的软弱,他们的献祭并非恳求上帝,似乎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祭司的工作,从而获得作为祭司的利益而已。所以,先知讽刺他们,认为他们的心态是错误的:他们盼望通过礼物带来他们需要的结果,可是他们却不愿意给出真心。甚至,有极大的可能性是他们根本没有存着从神领受美好结果的信心。 当然,也许祭司们的确是要透过礼物来换取神的恩惠,如果从他们表面的服事来判断的话。相信在祭司们的理解中,神与人之间似乎存在着等价交换的空间。其实,这种心态是堕落后的人类所惯常的认知。然而,先知却奉耶和华之名指出这是错误的,除非人在神面前认识自己的渺小,认识自己的需要,认识自己的软弱,从而全然地依靠神;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在神面前获得恩惠、怜悯;「献祭并不是争取神恩宠的方法」(丁道尔,245;参诗四十6-8)。扫罗曾违背神的命令,在撒母耳的责备中,辩解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向神献祭。然而,撒母耳告诉他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撒上十五22-23)」 神所设立的献祭,并不是为了让人通过这个途径去换取神的恩惠,乃是为了让人在献祭的操练中认识自己的光景,晓得神对自己生命的重要。因此,愿意顺服神的心意而做出牺牲,这种牺牲不仅是对神的依靠,更是爱神的外在表现。如果人献上的不过是自己不要的,那么这献上就不是牺牲,而是无所谓。如果是无所谓,当然就不是爱的行为,也表现不了对神的依靠。这样的献祭是没有功效的(华德凯瑟,39-40),因为这不过是仪式化的献祭而已。凯瑟在他的书上说到:这样的献祭就如同西方人可能会为了逃避政府的税收,从而向教会做奉献一样(华德凯瑟,39-40)。他们的奉献不是出于对神的感恩,也不是借着奉献操练自己的信心,不过是为了逃避税收而已。同样,这些祭司的献祭也不过是为了满足作为祭司的工作需求而已。因此,在献祭这件事上祭司负有不可妥协的责任。他们应该知道,来献祭的人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以至用这些残缺的祭牲来献祭;相反,那些前来献祭的人献给他们省长的东西,是没有问题的(华德凯瑟,39-40)。这就说明了他们在神面前的献祭不是物质上的缺乏,而是心态上的不够(华德凯瑟,39-40;又伊贝斯,36)。甚至,有极大的可能性是祭司自己把好的留下,把不好的献上。因此,祭司的责任不仅在于没有分辨,更是在于对神的藐视。 综上所述,我们从这些献祭的行为可以清楚看到献祭之人和经办献祭的祭司,他们的里面缺乏的是对上帝的爱和顺服(华德凯瑟,40-1)。并且,先知告诉他们,现在耶和华要追究这件事,首当其冲的就是经办这件事的祭司。也就是说,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祭司的不作为,以及祭司的乱作为。和合本翻译中的「妄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总结。也就是说,这些祭司的责任在于混乱献祭的事,也就是对献祭无所谓。 我想,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做一点延伸:今日有许多教会牧者,他们可能是为了一己之私,也可能是为了讨好会友,常常会在敬拜神的事上变得无所谓,甚至是按照私意解经、做崇拜等。在他们看来,这些事情都是无所谓的。然而,神必然要亲自过问这些事情。造成这样现象的经办人,神必向他们追讨罪责。因此,我们总要谨慎自守,警醒服事。 「他岂能看你们的情面吗」(הֲיִשָּׂא מִכֶּם פָּנִים),这个子句可以翻译为「他岂能抬起你们的脸面」,意思应该是「他怎么可能会悦纳呢」。这个子句让我们知道几个事情:第一,献祭者必须知道,神是真实的。神所设立的献祭,是为了让他们与神自己建立起属灵的交通,而不是只为了满足外表的仪式。正如我们今日的敬拜、祷告,不是为了单向的表达自我,乃是为了建立与神的相交,是双向交通。第二,他们生命的唯一恩典一定是来自神自己,如果他们不相信神,不专心事奉神,必然会招致神的忿怒。因此,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奉献来悔改,归正自己的服事。就今日而言,这也是对我们所有的信徒的重要提醒。第三,神悦纳的是他的选民,而不是仪式化的奉献。因为,我们向神献上的一切,其实都来自神自己。神并不缺乏什么,以至要求我们必须给他什么。其实,乃是我们需要通过奉献向神感恩,通过礼拜建立向神归正的生活。因此,我们总要警醒自己,神是轻慢不得的(参加六7)。 「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这个子句宣告了这些话语的权柄所在,也表示了玛拉基乃是神的真先知——他的口中有神的话语。所以,真正的服事者不是用自己的心意来建立教会,乃是顺服神的旨意,用神的话语来成全圣徒,建立教会。同时,选民也必须对神的话语充满敬畏,向神的话语顺服。这是真信徒应尽的本分。 那么,今天的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提醒呢?在你的服事生活中,有什么方面需要归正呢?你是否愿意破碎自己以更合乎圣经的状态服事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