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26玛拉基书概述(8)时间:2025-04-25 文章内容
五.玛拉基书神学 随着神学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圣经神学在学术、信仰和解经等方面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之下,笔者根据玛拉基书文本和一些学者的研究,作出如下玛拉基书神学研讨与呈现。
1.圣约神学 包德文在研究本书时观察到一个要点,「玛拉基的教训有一个基础,即圣约的观念。(丁道尔,233)」换言之,如果我们接纳包德文的看法,便可以确定圣约神学是本书的「基本思想」(唐佑之,348)。 先知在圣约的前提下,提出了神对以色列的爱,并基于圣约基础向百姓发出呼吁,要求他们「尽上约的义务」(丁道尔,233)。玛拉基的几篇教训基本都以圣约为基础。祭司破坏了神的约,所以他们的敬拜和事奉都成为虚伪(一6-二9)。百姓破坏了神的约,所以他们的道德生活(休妻)和信仰责任(十一奉献),以及道德、生活等方面也都败坏了(二10-17,三6-15)。尽管如此,神却不愿意放弃他们,而是坚固了他与他们先祖所立的约,再次给予他们恩典,并承诺将与他们重立新约(三-四)。 根据玛拉基书所反应出来的圣约神学,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第一,神是立约的主体(唐佑之,351)。玛拉基书所呈现的神观让我们发现,神不但是圣约的主,更是主动与选民立约的神;选民在约的关系中一直是被动的。正如唐佑之所言,神是「圣约之创始者」,他「才是中心发言者」(唐佑之,349)。而且,神面对背约的百姓,显得尤其容忍,甚至愿与他们另立新约。 第二,本书清楚地反应出神对以色列的拣选是出于他自己的恩典,及神与亚伯拉罕的约(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换言之,亚伯拉罕被算为义本身就是神的恩典,从此他算为耶和华的朋友。神更是坚固与亚伯拉罕的约,在历史中不断宽容、拯救亚伯拉罕的后代。由此可见,耶和华是守约、施丰富恩典的神。 第三,当人破坏了圣约之后,尽管有仪式上的宗教崇拜,却终究不能满足神的要求,不能让神心满意足。「雅各最根本的罪,就在破坏这种关系。(丁道尔,233)」而玛拉基受差遣,就是要建立百姓,引领他们恢复与神的圣约关系。 第四,选民在圣约中需要尽上应尽的义务(丁道尔,233;唐佑之,350),就是要遵守神所立的圣约。凡遵守圣约的选民,必蒙神的怜恤(三15-四6)。而遵守圣约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在敬拜、服事、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都行在神的真理里中。 综上所述,本书对于圣约神学的关注是非常具体且清晰的。因此,我们在之后的解读中需要更多关注圣约神学的信息。
2.神对以色列的爱 本书的另一很重要神学主题是神对以色列的爱。「爱」是玛拉基书的重要主题。我们基本上可以说,玛拉基书中所呈现出来的犹大人的问题,都是因为他们与神之间的爱出了问题,所以才带出了那些表现。那么,究竟什么是爱呢?玛拉基在表述神的爱时,用了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来说明(一2-5)。根据保罗在罗马书九章的论述,我们发现这里所说的「爱」,是指神的拣选而论(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同时,根据俄巴底亚的记载(俄10-12),以东被描述成了以色列的对立面(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所以以东从神所领受的就是恨。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解本书所论述的耶和华的爱。 第一,神的爱是不改变的(一2-5,三6)。玛拉基书作为一种特殊文学,作者期待他的(听众)读者能对自己的近况进行反思,从而明白神依然深爱着他们,尽管他们似乎在生活中看不到神的爱时,神对他们的爱也从不曾发生任何变化。选民当日所遭遇的一切,不是因为神不再爱他们,而是因为他们破坏了与神的圣约,从而遭受到神的审判(管教)。 第二,神的爱是有原则的。关于神爱的原则,在本书启示出来的是神的爱不会因对象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同时,也不会因特定对象而有例外。神尽管在拣选的前提下深爱以色列,但当他们破坏了圣约时,圣约的另外一面——咒诅,依然会毫不迟疑地向他们施行的审判。 第三,神的爱是有行动的。神爱的行动,在本书主要被描述成对以色列仇敌的对付和对选民现况的关注,以及实现对亚伯拉罕的应许——万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创二二18)。因着神曾如此承诺,所以他给了以色列人一个活泼的盼望,就是对神将来具体行动的盼望——立约的使者将必来到(三-四)。 基本上我们可以确定,圣经神学中提到的爱,都是圣约关系,而非情绪关系。因此,当人在神的圣约之外的时候,便落在「被恨」的光景之中。只是,神的爱是坚固不动摇的,正如经上说:「他的怒气不过是转眼之间,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三十5)」玛拉基的目标是要唤醒以色列人认识到神的爱,并向神的爱归回。
3.神的属性 论到神的属性,作者首先提到的是神的不变性(三6)。神的不变性,这正好是选民特性的对立面;因为,选民总是善变的(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玛拉基论述神的不变,主要彰显在几个方面。第一,尽管选民不尊重神,却也绝不能影响神的尊荣(一11,14;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第二,神的不变也彰显在他不后悔的拣选上(一2-5比较三6)。尽管以色列人总是犯罪,然而神却始终不因他们的罪过,停止对他们的爱(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第三,神的不变也彰显在对救恩的执着(三-四)。圣经形容神的不变,主要是为了强调神的信实。玛拉基要告诉他的读者,之所以选民应当恪守神的圣约,是因神是绝对信实的。一方面表达了这圣约是值得遵守(积极的),另一方面也表示了这圣约必须遵守(消极的)。 玛拉基书中论及神的另一个属性就是公义。我们从整个旧约神学观察,自创世记到玛拉基书,神一直以公义著称。「公义和公平,是你宝座的根基;慈爱和诚实,行在你前面。(诗八九14)」可是,玛拉基书反映出,当时代的以色列人竟然怀疑神的公义(二16-17,三13-15)。有学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形,是因「犹太人为他们在波斯帝国中处于相对卑微的地位,或是弥赛亚的时代迟迟未应验而深感困惑。(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如果读者结合尼希米记所反映的社会情景来观察,基本上可以理解这种现象;当时社会资源本就匮乏,又加上分配严重不公,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致使社会乱象频生,产生许多不公义的事。选民天天要面对这些现象,又没有正确地引导(祭司应该是他们的领路人,可现在祭司已堕落,因此整个民族失去了真理的声音)。如此,便有许多人认为,神其实也并不公义(二17)。 在玛拉基书中,作者暗示他的读者:神是独行奇事的。神是独行奇事的,这神学思想对于当时社会非常重要。前文我们已经论到,后以西结时期在神学思想上有很大转折,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在神所「居住」的城镇中被掳掠。如此,以色列人发现自己并不是没有神才遭遇国难,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得罪神的结果。他们又发现,以东、亚述、巴比伦,同样也因神的干预相继灭亡(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只有雅各家,因神与他们列祖的约得以保存。可见,神的的确确是独行奇事的,他的作为是堕落的人所不能明白的。借此,玛拉基要求选民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并谦卑自己,向神悔改归正。
4.选民的罪 论到悔改,最关键的要点当然是选民的罪。玛拉基告诉百姓,雅各家之所被神拒绝,根本原因是他们离弃了耶和华他们的神(耶二13)。对此,玛拉基发出指责和劝勉之言——也就是本书所启示出来的话语(具体可见「文体与功能」部分)。 玛拉基书所提到的选民的罪,主要是指他们在信仰上的冷淡——无所谓、漠不关心。因为他们在属灵上的冷淡,所以他们无论敬拜还是生活,都显得很无所谓、漠不关心。先知透过本书,希望他的(听众)读者明白,这是很大的罪,因为这是违约的行为,所以选民应当立刻做出回应——向神悔改归正。 首先,先知是对祭司的指责。被掳归回之后,圣殿得以重建,本应是民族复兴的转折点,是「推动他们日后圣洁生活」的前提。可惜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先知指出祭司的问题,他们对神没有敬畏之心;祭司给百姓做了不好的榜样,他们在献祭的事情上藐视神的名(一6-14;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 而且,祭司离弃了生命和平安的约(利未之约),他们尊重人的情面胜过尊重神的律法(二5-9)。[1] 然后,先知指出由于祭司在教导上的错误,导致百姓的集体错误。百姓的错误主要表现有个体行为上偏离正道,群体行为上的社会不公等。在他们中间,「欺压穷人和淫乱的事屡见不鲜,离婚也愈趋平常。(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婚姻问题的频发,就是选民信仰上的忽略和妥协的结果(二11-14)。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地观察,读者不难了解到神对家庭和社会道德建设的关注。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更是最基本的单位。若家庭顺服神,培育出「敬虔的后裔」,那么那社会定能复兴;反之,那社会定会堕落。家庭价值会直接影响社会价值(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
5.耶和华的使者 从本书第三章开始,「使者」的神学观念被特别强调。这里主要谈到两位使者,第一位是为立约使者预备道路的使者,显然这位使者就是后方提及的以利亚(四5-6)。学界通常认为,这里的以利亚就是新约的施洗约翰,这在新约经文中有充分的佐证(太十一10;可一2;路七27)。不过,路加进一步的指出,施洗约翰只是具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并非以利亚本身。 另外一位使者则是立约的使者,他所带来的是新约的盼望,「经文同时又把他与『所寻求的主』视作等同,」因此这位立约的使者其实就神已应许多时的弥赛亚(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所谓「立约的使者」,主要是指这位使者在圣约上的身份,特别是为成就摩西的约(四4),并建立新约(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同时,这位立约的使者是「公义的日头」,他要「医治」那时代的人,要「践踏恶人」(三1-5,四1-3)。
6.耶和华的日子 本书所提到「耶和华的日子」,主要强调神会对人类历史进行干预,表示神「会在约定的时间,介入列国的时间中,审判恶人和拯救义人。(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在这个可畏的日子里,忠心信徒必然蒙福。这在先知书神学中是很重要的神学主题(圣经透析,251)。 透过这一神学主题,先知们预言说:「雅各全家终必得救。以色列人至终必蒙怜恤,为万国之首。(陈终道,电子版)」在本书还就此特别提到神要烧尽一切不义和行不义的(四1,5),在那日子(基督)神要给选民带来灵魂和肉身上的医治(四2-3;圣经神学辞典,电子版)。 以上是关于本书的神学论述,希望这些论述能为你之后研读玛拉基书提供帮助。在此,我也特别加上一个重要的反省:这些神学信息如何祝福到你个人和你家庭的信仰理解呢?在你之后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神学思考将会如何帮助到你呢?
六.玛拉基书研读大纲 关于本书的大纲,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本书的内容划分;二是以本书的文本结构划分。在此笔者同时分享一些学者的分段大纲,文末也提供笔者的分段大纲。
1.学者分段的分享 1) 华德凯瑟 (一) 呼召人回应神的爱(一1-5) (二) 呼召人成为真诚的人(一6-14) (三) 呼召人全然爱神(二1-16) (四) 呼召人信靠不变的神(二17-三12) (五) 呼召人盘点资产(三13-四6)
2) 布尔新(Craig A.Blaising) (一) 引言:玛拉基的重担(一1) (二) 第一个神谕:回应神的爱(一2-5) (三) 第二个神谕:尊敬神(一6-二9) (四) 第三个神谕:作为神立约的百姓要对神忠心(二10-16) (五) 第四个神谕:在神里面的盼望(而17-三6) (六) 第五个神谕:顺服神(三7-12) (七) 第六个神谕:敬畏神(三13-四3) (八) 结语:准备硬件神的降临(四4-6)
3) 麦辉星 (一) 有关神约之爱的辩论(一1-5) (二) 有关妄献之事的辩论(一6-14) (三) 对祭司的责备与警告(二1-9) (四) 有关婚姻之事的辩论(二10-16) (五) 有关行惡之事的辩论(二17-三6) (六) 有关奉献之事的辩论(三7-12) (七) 有关顶撞之话的辩论(三13-四6)
2.我的研读大纲(按文本结构分) 标题:作者和对象(一1) 主题:雅威不改变的爱(一2-5) 正题: 1)重申敬拜的意义(一6-14) 2)重申利未的约定(二1-9) 3)重诉神圣的盟约(二10-16) 4)重建社会的公义(二17-三6) 5)重塑感恩的心灵(三7-12) 6)重燃信仰的盼望(三13-四4) 结论:雅威不改变的爱(四5-6) [1] 玛拉基时代的祭司实际上已经呈现出无神主义思想,所以到主前二世纪时,就产生了一个几乎以无神论为根基的「撒都该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