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30祭司的藐视(一)时间:2025-05-08 文章内容
玛拉基书一章6节:“藐视我名的祭司啊,万军之耶和华对你们说: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第6节的默想。在开始之前,让我们重新翻译这节经文:「儿子(理应)尊敬父亲,仆人(理应)敬畏(原文中只有一个כָּבַד,然而根据行文观察,这乃是一个共用的词汇)主人;我如果是父亲,我应有的尊敬在那里?我如果是主人,我应得的敬畏在那里?(你们这些)藐视我名的祭司啊!」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显然,这是神对祭司的控诉。在本处,神使用一个常理来说明祭司的悖逆,以表示他们对神的不忠诚。本处的בּוֹזֵי(藐视)一词,原文复数主动分词,有「藐视」、「轻看」、「未照本分对待」等含义。在本处应该是强调祭司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中服事,也就是非单次行为,而是惯常行为。我们晓得,藐视神让人走入歧途(箴十四2),以扫因为藐视长子的名分,导致了以东的悲惨结局(见一2-5注释)。然而,被神拣选的祭司们,似乎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他们并未从中得到教训和激励,反而也类同以扫一样——藐视耶和华。我们必须再次强调,通过这个词的研究可以晓得,藐视耶和华似乎是祭司的惯常行为,因为这个字是一个复数阳性词,这真是一个可悲的结局。然而,也不要立刻拿起手中的石头想要打砸祭司,其实我们也差不多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已经把这荣耀的救赎恩典当做平常了呢?以此朋友聚会、一词同学邀约、一个不痛不痒的理由等,好像都能把我们从敬虔生活中拉出来。其实,藐视神的行为,我们也是很平常了的。因此,求神帮助我们,让我们悔改归正,重建敬虔的生命。 יְכַבֵּד(尊敬),这个未完成时动词的含义是:「尊重」、「荣耀」等,这里译成「尊敬」和「敬畏」是可以接受的。与这个词向匹配的,是下方的名词כְבוֹדִי(尊敬),原意是「荣光」、「尊荣」、「贵重」等意;本处译为「尊敬」;这个字根为「荣耀」或「重量」。显然,在本处是一个很重要的对仗句:儿子理当尊重父亲,仆人应当以主人为荣。这是一个基本常理,是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所惯常经历的事实。本处,玛拉基以此作为宣讲的基本点。当然,也有对应下方所论述的,犹大人尊重省长过于敬畏神的事实。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基本点对于当时的听众来说,是普遍共识(唐佑之,366;又伊贝斯,33)。因此,这是众人所接受的事实。玛拉基藉着人的日常生活,来表述他们的信仰本分。这的确是先知宣讲的技巧和智慧。同样,我们必须从中看到这个属灵功课,以此来省察自己,好让我们能及时向神归正。 מוֹרָאִי(敬畏),该词为阳性名词,含义是「害怕」、「惧怕」、「崇敬」、「敬畏」等;本处译为「敬畏」。结合整个句子,是神向犹大人发出疑问:「如果儿子理当尊重父亲,仆人应当以主人为荣。那么,我作为你们的父亲、作为你们的主人,你们是否尊重我呢?是否以我为荣呢?」当然,本处的表述是:「你们是否敬畏我呢?」显然,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示犹大人并不敬畏神;这里的祭司便是整体犹大人的缩影了。 从希伯来文圣经的语序来看,「藐视我名的祭司啊」,这句话并非句首,只是译成中文时为了帮助读者容易理解,才将语序调整为这样。(和合本修订版在翻译的时候,已将这个短语置于这句话的最后)。因此,当我们根据希伯来文的语序来理解的时候,第一个字句应该是「儿子理应尊敬父亲,仆人理应敬畏主人」。从这个语序我们可以发现,玛拉基的讲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先「赢得了听众的同意,才举出他们的罪状。(丁道尔,243)」在这个讲论中,儿子与父亲、仆人与主人的关系表述,在当时社会道德上,是被普遍接受的(唐佑之,366;又伊贝斯,33)。先知指出了犹大人在信仰上帝这件事上,违背了他们的基本常识!这句话对于以色列人来说非常熟悉,因有旧约的律法作为支持(出二十12)。显然,神是根据这个他们公认的伦理准则提出了质问。在出埃及记四章22节指出,以色列为神的儿子;根据何西阿先知的说法,这却是「不知感恩的儿子」(何十一1;丁道尔,243)。 这个短语不仅是耶和华对祭司的质问,同时也是先知的讲道技巧(丁道尔,243),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述,能激起祭司的思考。透过这句话读者不难发现,其实先知是要告诉以色列人一个真正的核心关键,这个核心关键就是他们与神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了(丁道尔,243-4;又唐佑之367-9)。从整个旧约的关系的表述来看,以色列与神的关系是父子、是主仆(伊贝斯,34;参出四22;何十一1;耶三一9;赛四一8等)。因此,神对以色列人拥有绝对的主权(唐佑之,368;又华德凯瑟,32-3)。以色列被拣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荣耀神、服事神,尽「儿子」和「仆人」的责任(华德凯瑟,32-3)。当然,在这件事情上祭司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本就是特别为此蒙召。而且,祭司常常「自视为神的百姓(儿子)中最优秀的份子」(伊贝斯,34)。可是,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按照本分服事神,反倒羞辱神。这种的不按照本分的服事,是神所厌恶的,是本处玛拉基先知所指出的对神的「藐视」。同样道理,当我们今日不按照圣经真理服事神的时候,也便是藐视神了。因此,我们总要万分的谨慎才好。 「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这里的「说」(וַאֲמַרְתֶּם),原文是复数动词,基本含义是「说」、「回答」、「承诺」、「吩咐」等,在本处应该是表示「回答」,也就是祭司的反驳。他们的反驳内容是:וַאֲמַרְתֶּם בַּמֶּה בָזִינוּ אֶת־שְׁמֶךָ(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这里的疑问代词「何事」(בַּמֶּה)说明了祭司表示自己很冤枉,认为自己是无辜的,认为自己已经照着吩咐做了事奉了。当然,这个回答在本篇章中非常重要,正是依据这个回答,才有了下文的继续言说。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祭司们的反驳很可能不是祭司们自己说出来的,只是他们的心里话而已。然而,先知选择把他们的心里话在明面上说出来了。唐佑之表示,祭司们「罪恶的态度与心意似乎是隐而未现的,但是他们的行动已经表露出来……」(唐佑之,369)。从文学的含义来说,这是辩论文学的特别表现形式;从宣讲意义来说,这是真正带给听众扎心的讲道。其实,每次真正有意义的讲道,都必须带有这样的扎心的效果才是。今日的读者从这个反驳可以了解到,祭司对神的尊重已经回到了以利时代——以利尊重自己的儿子胜过尊重神(撒上二27-29)。我想,这对于我们今天这个世代又何尝不是一个重要提醒呢?我们今天不同样尊重自己和自己属世的追求,胜过敬畏神吗?但愿我们能及时悔改归正! 祭司们反问耶和华,要求神说明他们在哪一件事上曾藐视过神的名。他们的反驳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服事是合理的。因为,他们的服事是建立在自己的思想上,而非建立在上帝的启示中。同时,这也显明了这些祭司的另一个错误逻辑——认为自己的行动已经完全,在礼仪上没有缺憾,所以神的呼吁不过是鸡蛋里挑骨头而已。其实,这些祭司一点儿也不敬畏神,甚至可能根本就不相信神的存在,不承认神的掌权。因此,他们的反驳并不是针对耶和华,而是针对先知玛拉基。在他们看来,他们面对的只是玛拉基,而不是神的先知。包德雯(Baldwin, Joyce G.)表示,当这些人否认自己藐视神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犯罪心态」的表现。「犯罪心态常是『隐藏的过失』,所谓隐藏,就是罪人感觉不到;但这却不能成为理由」(丁道尔,244)。那么,我们是否也是如此呢? 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天的文章对您有什么提醒?您将从中得到什么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