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  MUYANG


文章
  • 文章
  • 论坛
搜索
首页 >> 灵修 >>每日靈修 >> 20250109舌头的正确功用(续)
详细内容

20250109舌头的正确功用(续)

时间:2025-01-09     作者:张传道【原创】
舌头的正确功用(续)
00:00/03:23
文章内容

经文:「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吗?葡萄树能结无花果吗?咸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雅各书三章11-12节)

主题:舌头的正确功用(续)



引言

「为什么草莓里会吃出牛奶的味道?」,这听起来似乎是非常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农夫刻意的改变了草莓品种或种植的环境。不然,草莓永远不可能自然产生牛奶的味道。这个自然现象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外在的表现始终源于内在的本质。今日,让我们从雅各书三章11-12节出发,一同反思生命的根源,并学习如何在神的帮助下,让我们的舌头发挥正确的功用。

 

神学主题

熟悉中医的人都知道,其讲究「望、闻、问、切」,通过观察舌头、肤色、脉搏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病人的健康状况。其实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舌头同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灵性状态——是灵命的炽热还是冰冷。因为信徒的言语表现往往就直接显明了其内心的属灵状态,正如清教徒汤姆·华森所言:「若基督在心中,魔鬼就不能控制你的舌头。」这句话击中了信徒内在生命与外在言语表现之间的矛盾。耶稣在马太福音十二章33-34节中也教导门徒:「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树……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这清楚地表明,舌头所说的言语正是内心的外在表达。从属灵的果实可以看出其属灵的根源;若心被罪恶充满,言语便无法隐藏内里的黑暗。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六章14节提醒:「信和不信不可同负一轭。」这一教导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言语与心灵。信徒若企图同时拥有属神与属世的言语价值观,本质就是不爱神的表现。最后,在约翰福音十五章5节进一步指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唯有当信徒的生命扎根于基督,圣灵的更新才会显现,舌头才能成为传递恩典与真理的工具。雅各的教导呼吁信徒从根源上反思:我们的内心是否被基督完全掌管?我们的言语是否反映了真实的信仰?若心被罪恶掌控,舌头便成为撒但的工具,带来破坏与混乱;但若心被基督充满,言语便会成为造就他人、荣耀神的祝福。言语和行动一样,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信徒的灵性生命是否扎根于基督。

 

重要字词解释

1.     一个泉眼、一棵树、一种水

雅各在这一段经文中,以「一个泉眼、一棵树、一种水」的比喻直指信徒生命根源的单一性。「一个泉眼」象征生命的源头,表明内心纯一的重要性。泉眼无法同时流出甜水与苦水,这清楚地揭示了言语的矛盾反映了内心的不一致。信徒若以基督为生命的泉源,言语自然会流露出恩典与真理;但若泉源被罪恶污染,外在的言语表现也会受到破坏;其次,「一棵树」则进一步说明生命的特质与根基。无花果树不能结橄榄,葡萄树也不能结无花果。这比喻明确指出,生命的本质决定了结出的果实种类。信徒的言语和行为直接反映出内心的真实状态。只有当生命扎根于基督,才能结出圣灵的果子,反之则只能显露属世的特质;再则,「一种水」特别强调言语的统一性,泉源若纯净,流出的水自然清澈无杂。雅各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比喻,提醒信徒生命的根源与表现必须合一。这段教导与保罗在以弗所书四章4-6节的教训互相呼应:「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众人的父。」保罗强调信徒在属灵生命中的单一性,呼召信徒以「一主」为中心,过专一的信仰生活。只有当信徒的生命专注于基督时,言语与行为便自然与基督的形象一致。雅各在此提醒信徒,属灵生命的单一性与一致性是信仰真实的内在本质,也是神在圣经中对百姓要求「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 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 神。」在新约中的扩展。

2.     我的弟兄们

雅各在多个比喻的叙述中,突然插入「我的弟兄们」这一称呼,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细究这一表达,不难发现其深意。这一称呼采用了希腊文的呼格,除了表达强烈的情感之外,也带有一种劝诫与命令的意味。首先,这一称呼彰显了信徒之间的属灵亲密关系。「我的弟兄们」提醒信徒,他们是神家中的成员,共享在基督里所得的恩典。这种关系的核心在于彼此关爱与扶持,而非言语上的矛盾与伤害。雅各通过这一称呼,呼吁信徒摒弃一口两舌的行为,活出彼此相爱的见证,正如耶稣教导门徒:「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5)。其次,这一称呼也是对信徒行为的反思与督促。雅各借此提醒信徒,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应与其属灵身份一致。作为教会的成员和属神的子民,信徒的言语若充满矛盾,不仅破坏了教会的见证,也可能成为外邦人认识福音的拦阻。因此,「我的弟兄们」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个属灵的提醒:信徒应以诚实与爱心彼此对待,使生命与言语成为福音的明证。最后,这一称呼也体现了雅各作为教会长老的属灵权威。他以亲切而庄重的语气,引导信徒认识自身的责任,同时劝诫他们调整言语与行为,使之与基督的形象相符合。这既是爱的呼召,也是警醒的劝勉,旨在帮助信徒从内心到行为都与信仰一致。

3.     能?不能。

在这经文中,雅各多次设问「能?」又干脆利落的回答「不能」。仿佛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将问题和答案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鲜明的表达方式不仅令我们久久不能忘记,也看到其态度的严肃性。这种问答形式揭示了信徒生命本质的非妥协性。雅各通过泉眼不能同时涌出甜水与苦水、无花果树不能结出橄榄等比喻,明确指出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生命本质密不可分。雅各并未给信徒留下什么思考的时间,而是以「不能」的答案斩钉截铁结束话题。同时,这让我们仿佛看到,雅各设计了一个「要理问答」。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雅各有效地引导读者主动思考,同时完成了教导的传递。这种方式不仅使信息更容易记忆,也赋予了读者参与感,促使他们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属灵生命。

 

结论

雅各的呼召不仅在于提醒信徒谨慎管理言语,更深层次地引导我们反思生命的根源。若心中被罪恶掌控,舌头便会成为破坏与分裂的工具;但若心中充满基督,舌头便能散发出恩典与真理,成为祝福他人、荣耀神的器皿。因此,这段经文不仅是对信徒日常言语的警醒,更是对内心属灵状态的深刻挑战:我们是否愿意完全降服于基督,让祂掌管我们的生命,洁净我们的言语,使之与信仰一致,彰显出神的荣耀?为使我们的言语更好地发挥属灵的功用,我们今天可以从以下具体行动着手:第一、在祷告中,求神光照和洁净我们的言语习惯,并求圣灵赐智慧,帮助我们在言语上更多造就他人、荣耀神;第二、刻意在生活中用言语表达祝福。例如,在孩子和配偶出门时,送她一句经文作为祝福,逐渐培养我们的言语成为传递恩典的工具;第三、在小组分享和探访中,愿意主动的发言,使自己内心的想法被表达出来。愿我们每一个人,在神的帮助下,将生命的泉源扎根于基督,让我们的舌头成为传递生命、恩典与真理的见证,使之荣耀神,造福他人。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