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30 决定遵守时间:2025-07-29 文章内容
腓立比书四章4到5节: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主已经近了。 引言 在《腓立比书》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反复出现,分别是「基督」、「得着」、「心思」与「喜乐」。其中,基督与得着构成一组,保罗希望我们得着基督,而基督也得着我们;心思与喜乐则构成另一组,保罗在这封书信中特别强调我们的心思,整本书中一共提到心思12次,足见它对我们灵命、工作及牧会生活的重要性。保罗不仅关注我们的心思,也十分注重我们的心情,因此在书中多次提到喜乐。换句话说,保罗不仅希望我们拥有正确的心思,也希望我们拥有一颗温柔与谦让的心。
喜乐的命令 保罗在《腓立比书》中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其中,「要喜乐」是原文中的命令式词语——χαίρω,由此可见,保罗反复强调喜乐的重要性。靠主喜乐的意思,是以主耶稣为喜乐的根源和基础,只有当信徒持守对主的信心时,才能在祂里找到真正的喜乐。有些人误以为基督的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一样,是一种极度严肃的生活方式,信徒似乎总是愁眉苦脸,口中谈论的是罪、死亡和来世,似乎与眼前的世界毫无关系。这种看法常常让人认为基督徒整天沉浸在悔罪和悲伤中。然而,保罗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虽然身处囚禁之中,他依然充满喜乐,并且亲自告诉我们:「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 事实上,真正的基督信仰并不带有一丝灰暗,除了心灵的满足外,它带给我们的是积极、活泼、光明、有力且充满希望的生命!如果我们真正拥有基督的信仰,就没有理由低沉或低估自己。我们的罪通过基督的血得到了完全的赦免,因此我们能够摆脱内心的罪疚感。我们的罪孽已经被清除,这何等是喜乐的事!通过圣灵的重生,我们在基督里成为新造的人,过去的一切都已过去,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更新。我们不再受过去的束缚,人生从此焕然一新。因为拥有神的生命,我们成了神的儿女,从此拥有一个肯定的自我形象。我们不再迷失在「我是谁」的问题中,也不再低估自己,当然,也不会高估自己——如保罗所说,要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因为基督和圣灵内住在我们里面,并且有神复活的大能支持,我们的人生是充满活力、积极和光明的。因此,我们应当常怀喜乐,甚至在患难中也能欢喜快乐。完全自由的喜乐,正是信仰基督之人的特殊标志。
谦让的态度 在《腓立比书》中,保罗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劝勉——谦让。我们从「当叫众人知道」这几个字,可以看出保罗对这一吩咐的重视。这不仅仅是针对信徒说的,更是对所有人提出的呼吁,人人都应当有谦让之心。腓立斯的意译是:「让我们以温和出名。」「谦让」一词在原文中是ἐπιεικής,这是一个极具深度的词汇,几乎无法完全翻译。它涵盖了柔顺、温和、仁慈与宽恕的含义。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词与绝对公义的概念相反,意指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也要温柔待人,在不违背公义的基础上,对人宽容,不求自己的权利满足。换句话说,当别人犯错时,我们应当宽容对待;在争论时,我们应当以恩慈相待;做事不仅要合情合理,还要注重人情。待人处事时,我们要保持谦让与宽恕,律己严苛、待人宽厚。 宽恕与仁慈,正是基督徒应有的品格,因为我们的主就是这样的一位主。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0章1节说:「如今藉着基督的温柔和平劝你们。」这里的「温柔」与《腓立比书》第4章5节所说的「谦让」在原文是相同的词。我们的主总是宽容、温和、饶恕和恩慈的,尽管人屡次无故攻击祂,祂从不行使自己的权柄来报复。当祂在自己的家乡会堂讲道,听众愤怒起来想赶祂出城时,祂默默无言,直接走过他们的中间;当人们在殿里想用石头打祂时,祂从容逃脱。有一次,祂在殿里讲道时,犹太人再次想用石头打祂,祂又一次逃脱。即使被钉在十字架上,祂仍然为那些钉祂的人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虽然是神的儿子,但祂却心存柔和与谦卑,充满宽恕与恩慈。基督如此怜悯祂的「敌对者」,尽管祂是他们的审判者,但祂选择饶恕。
结论 作为基督徒,我们应当效法基督,反思自己从祂那里得到的宽恕和赦免有多么深厚!我们岂不应当以同样的宽恕恩待他人吗?神儿女新生命的成长,正是在于此:我们不应因得着了神如此巨大的恩典,而对待他人时仍斤斤计较。正如《马太福音》18章21-35节中的比喻所教导的:那位主人对欠债的仆人说:「你不应当怜悯你的同伴,像我怜悯你一样吗?」这位仆人欠了主人一千万两银子,因为无力偿还,主人便恩免了他的全部债务;然而当他遇到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时,却把他抓进监里,要求他偿还。这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要像神宽恕我们一样,宽恕他人。 亲爱的弟兄姊妹,既然主如此宽恕我们,我们又怎能对待他人时不怀宽恕与恩慈呢?我们待人的标准是寻求自己所谓的公义,还是展现恩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