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9基督徒的生死观时间:2025-07-08 文章内容
腓立比书一章21到23节: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引言 「我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这句圣经中的话语,许多基督徒都耳熟能详,它也理应成为我们面对死亡时最有力的诠释。曾有人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人生在世最害怕的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门:有人害怕失业、有人担忧健康、也有人忧虑家庭,也有人对婚姻充满恐惧,以及有人害怕人际关系的处理。然而在众多答案中,有一个共通的结论——人最深的恐惧,是对死亡的恐惧。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意味着在世一切功名利禄的烟消云散。对于未信主的人而言,死亡令人惶恐、惋惜,甚至无助。但对信靠耶稣基督的人来说,死亡真的是人生的终点吗?死亡是否就意味着一切的终结?对保罗而言,生与死的界线,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在他眼中,无论生或死,都是为了基督。 为基督而死是益处 「死了就有益处」这句话令人震撼,是保罗自大马士革路上遇见主之后,整个生命的真实写照。从那一刻起,基督成了他唯一的追求与中心。基督是那位被钉十字架、被高举、藉着圣灵彰显、并将再来的荣耀君王!对保罗来说,基督这名字代表他在一切方面与神建立的新关系——无论是奉献、委身、事奉、传福音、教会生活、圣灵的感动,都以基督为核心。这也更深刻地说明了保罗生命的重心,他属天的身份决定了他在地上的一切选择与行动。因此,无论保罗是否被释放,他都有明确的目标:若继续活着,他要更深地认识基督,并帮助更多人认识祂;若被处决,走完他人生的路程,那么他则完成了今生的使命,得以真正与主面对面。对保罗而言,死亡不是逃避,也不是厌世的选择,而是他一生热爱基督的最终归属。他并非盼望死亡,而是清楚知道:无论生或死,他都属基督。死亡对他来说,是一种「得着」,视世界如粪土,唯得着耶稣基督是至宝。「得着」是益处,是进入荣耀的门。在基督里,死亡已失去毒钩,不再掌权。为基督而死,意味着进入更深的生命、永恒的福分。对保罗来说,基督不仅是他生命的起点,也是终点。他每日活在基督面前,即使面对死亡,也因基督成为他的盼望、他的力量、他的动力。他知道:这位他为之而活的主,也正是他可以安然死去、并与之永远同在的主。 与主同在更是益处 人生充满各种考验:有的人在困境中倒下,无法再起;有的人在金钱、情欲或关系中失守,导致一生遗憾。真正坚强的人,不是没有试炼,而是能在考验中站立得稳。而在人生所有的考验中,生与死的考验,或许是最大的一关。对多数人而言,死亡是避之不及的话题,甚至他们常常「谈死色变」,因为他们不知道死后将何去何从。然而保罗却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是的,对我们这些已经得救的人来说,死亡虽然仍旧带着神秘,但圣灵启示保罗用「离世」来描述死亡——它不是终结,而是「离开」此世,「归回」基督。我们人生就如旅程,从这一站到达另一站的旅行,而回到基督里面才是我们人生的终点站。 现今,即使我们爱主、渴慕与祂亲近,我们仍常被人际关系、家庭压力、生活挣扎所牵绊。但当我们「离世」之后,那些阻隔将不复存在,我们将与主面对面,不再有任何阻碍或痛苦。那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密——好得无比!保罗的盼望在于:现今他在地上如客旅般生活,凭信心经历主的同在;那日,他将亲身进入主的荣耀,与主永远同在。这是基督徒能无惧死亡的根基——我们知道,死后将归回主怀,那是我们真实的家乡。 结论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在两种极端间摇摆:一是自信夸胜,二是哀伤流泪。其实,两者都可能失衡。我们的确该带着得胜的信心迎向死亡,但不应装作冷酷无情,掩盖了神在我们生命中所赐的恩典与爱;我们也可以为离世的亲人悲伤,但悲伤之中,仍有盼望。死亡意味着今生所爱之人、所享之福将成为过去,令人不舍。然而,若我们真正相信在基督里有永恒的盼望,那这份悲伤将不再绝望。 亲爱的弟兄姊妹,当死亡这无法回避的现实来到时,你将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你是否像保罗一样,能从心里坦然宣告:「我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处」?愿我们活着时为主而活,死去时归于主怀;在生死之间,活出基督的生命,让祂照常在我们身上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