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2感恩的祈求时间:2025-07-01 文章内容
腓一3-5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 神;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常是欢欢喜喜地祈求。因为从头一天直到如今,你们是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
引言 牧者与会众的关系,是教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特质之一,尤其是那位亲手创立教会的牧者。当他离开教会、身处异地之时,心中必然牵挂着那群属灵的儿女。他知道,自己不是受雇的工人,而是肩负托付的牧人。因此,他的心时常记挂着他所建立的教会。使徒保罗正是如此。他在腓立比书开篇便表达了对腓立比信徒的深切思念。 「思念」是人类情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说:「今天发生的事,是明天的新闻。」我却愿说:「这一分钟的经历,是下一分钟的回忆。」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回忆是带着喜乐的。每当想起他们,他就满心感恩,并为他们向神献上感谢的祷告。
冠冕与喜乐 感谢神,保罗与腓立比教会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如同水乳交融的关系,因此他在书信中充满了喜乐之情。他们不仅是他的喜乐,也是他的「冠冕」,是他属灵生命的成果与荣耀。在这段祷告中,保罗表达的并非单单是感谢,更是深深的喜乐。在其他书信中,保罗的代祷往往夹杂着忧伤、担忧,或是同情;但为腓立比信徒的代祷,却是满心的喜乐,如泉涌般从心中流出。这种祷告的姿态,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 祷告不应只是罗列请求,而是带着怜悯的心、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境况,把他们的需要、挣扎、失败和成功一同带到神的面前。有时祷告使我们情绪激荡,几乎耗尽力气;有时却让我们重新得力,如鹰展翅上腾。无论如何,代祷都是属灵生命中一项伟大的事工,它牵动我们的全人。 保罗说,他「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常是欢欢喜喜地祈求」。喜乐是腓立比书的主题。保罗的喜乐并非源自环境的安逸,而是来自于福音的广传。即使身陷罗马监牢,他的喜乐之心依旧不改。早在腓立比的监狱中,他与西拉就在半夜唱诗赞美神。他的喜乐,是圣灵的果子,是从福音的盼望中生发出来的。摩根曾说:「当我们的生命与基督相交,就能胜过所有的逆境。」这并非盲目的忍耐,而是认知一个属灵的真理——在神的主权之下,所有看似不利的处境,都是神用以让我们更深经历祂、依靠祂的工具。这,就是喜乐的源头。如今正值高考放榜,有人喜极而泣,也有人失落叹息。然而,我们是否愿意在这喜怒哀乐之间,寻找神的美意与带领?
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腓立比教会为何能在保罗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关键在于他们「从头一天直到如今,同心合意地兴旺福音」。「同心合意」表明他们之间有真实的团契、彼此的联结和属灵的合一。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留意以下三点:
一、以福音为中心的同心合意 腓立比教会在福音的事工上,与保罗站在同一阵线。他们不只关心保罗个人的需要,更是积极参与在他为福音奔走的工作中。他们也为福音受苦,视之为荣耀,并甘心在保罗的困境、祷告及服侍上有份。新约中福音的观念不仅是人与神之间的连接,更强调信徒之间的彼此连结。对基督的委身,也必然体现在对肢体的委身上。真正的「同心合意」必须以福音为中心,并非是以个人的名誉拉班结派,若是以某个人为中心,必导致人本主义,甚至个人崇拜,最终可能造成教会的分裂。
二、物质与实际行动上的同心合意 保罗在书信中提到马其顿教会为耶路撒冷教会捐助时,多次强调他们的同心合意。腓立比教会的团契不仅是属灵的交通,也在金钱与行动上有实际表现。他们不仅在言语上关怀,更愿意打开自己的钱包,积极奉献,支持保罗的需要。他们甚至差派以巴弗提亲自前往监狱看望保罗,为他送上教会的供给。当保罗看到这位熟悉的面孔,听到来自教会的问候,并收到他们慷慨的赠与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温暖与感恩。
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同心合意 腓立比教会从第一天起就与保罗建立了属灵的伙伴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时间中历久弥新。他们不像有些教会,只在保罗「有果效」或所谓的成功之时才伸出援手,而是从福音初传之日起便坚定支持他的事工。他们的支持不仅是短暂的,也不是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而是基于在主里的合一与忠心。他们是保罗在神国事工中的合作伙伴,不是「雇主」与「雇工」的关系。这也提醒我们,教会若将牧者视为员工,仅期待其维持运作,而非视为属灵伙伴,一同承担使命,那就永远无法真正兴旺神的工作。
结论 作为一名基督徒,就要在基督的事工上与他人同心合意。一般来说,并没有单打独斗的基督徒,我们属于基督的人,若少了施予、少了关怀、少了爱、少了分享,就没有真正的同心合意。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在生活上是否常常喜乐,无论顺境亦或逆境?你又在何事上与人同心合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