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9那三个人时间:2025-02-20
文章内容
20250219那三个人 歌罗西书四章11节:耶数又称为犹士都,也问你们安。奉割礼的人中,只有这三个人是为 神的国与我一同作工的,也是叫我心里得安慰的。
「耶数又称为犹士都,也问你们安」。读到「耶数」(Ἰησοῦς,Iēsoûs)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与主的名字——「耶稣」——太像了;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在希腊文中本来就是同一个字。这里的区别,是因为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考虑到中国人的特别文化因素,所以做了处理。我们必须知道,Ἰησοῦς(Iēsoûs)这个名字在第一世纪的犹太人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名字。那个时候,犹太人落在他国的奴役中,他们渴望救赎主的降临,就是那所应许的弥赛亚的来临。于是,他们给自己的孩子们取名为Ἰησοῦς(Iēsoûs),寓意期待神的拯救。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拯救」,是直接来自希伯来文。旧约翻译为「约书亚」和「耶书亚」。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确定,这个耶数定是一位犹太人。当然,下文也确定他是犹太人,因为他是保罗三个受割礼的同工中的一位。 「犹士都」(Ἰοῦστος,Ioûstos),这是一个拉丁化的名字,也就是罗马名。正如使徒保罗,他的希伯来名叫扫罗,而罗马名则叫保罗。同样,这耶数的罗马名叫犹士都。「犹士都」的意思是「公义的」。一般上大家认为,这个人应该是信了耶稣之后才改用了这个拉丁化的名字,一方面是考虑到自己的名字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外邦教会传福音;当然,第二个考量肯定是最重要的。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原来,一个真信徒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当要找到自己服事的位置,并且要为了自己的服事尽上全部的努力,也就是要适应服事的禾场。关于适应服事的禾场这个话题,是我们这代人必须重新重视的话题。今天有太多的服事者,总是想要寻求一个自己喜欢的禾场,却忽略了自己的服事乃是要受主支配,任主差遣。因此,我们自己想要规范自己的脚步,确定自己人生的方向。这实在是这个世代的悲哀! 「奉割礼的人中,只有这三个人是为神的国与我一同作工的。」「奉割礼」(περιτομή,peritomē),在本处应该是特指犹太人,因为这是耶和华神和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立约的记号(参创十七10-14)。割礼这个记号在耶稣基督之后就不再被使用,所以教会并不是以割礼为立约的记号,而是以洗礼作为立约的记号。换言之,一个人信仰上帝,就内在而言是信心,就外在的表现而言就是洗礼。所以,这洗礼非常重要,它是表现内在无形之圣约的有形记号。因此,我们确定这洗礼是立约的记号。整个割礼是因着信从神领受应许的后裔,同样洗礼也是要我们藉着信心向世界死,向神活着。因此,凡接受洗礼的人,都是归入基督,并领受基督生命的人。当然,我们也不能绝对化洗礼就等于得救,这显然并不准确。洗礼只是一个外在的记号,对于重生得救的人,这就是一个得救的记号;但在那些不蒙拣选的人身上,这记号不过是他们未来的审判而已,比如卖主的犹大等。 保罗说,受割礼的人中只有三个和他同工,这句话要从一个特定的背景来理解。我们要确定,保罗在此是指在罗马与他一同坐牢的人,而不是指全部的犹太人。其实,提摩太就是曾受过割礼的同工。所以,保罗的同工中肯定不是只有这三个人。只是,当保罗在罗马坐监的时候,只有这三个人与他同工。 再则,我们也的确看到了犹太人的悖逆。当保罗表示和他在罗马一同同工的人中,只有这三个人是受割礼的犹太人的时候,也的确说明了犹太人在这信福音、传福音的恩典中坠落了。福音本是先传给犹太人的,最早接触到基督福音的就是犹太人。按照耶稣基督的大使命,犹太人应该将这福音传扬出去。然而,我们从使徒行传中看到,犹太人其实并不愿意把这福音传扬出去。在他们看来,外邦人不配信耶稣。所以,后来有割礼派的基督徒认为,外邦人如果要接受耶稣基督,就必须先接受割礼。也就是说,外邦人必须先在肉身上成为犹太人,然后才能接受耶稣成为基督徒。然而,他们的神学完全是错误的。其实,真正的信仰不在于割礼,也不是因为肉身的种族,乃是因为主的拣选与拯救。 这里所指的三个人究竟是谁呢?当然就是10-11节所提到的这三个人,也就是亚里达古、马可和犹士都。显然,这三个人都是犹太人,他们是受过割礼的人。保罗明确说,只有他们三个。「只有」(μόνοι,monoi),这个复数形容词的意思是「仅仅」、「只有」、「单独的」、「唯一的」。也许你已经注意到这里的吊诡,复数的唯一?所以,这个词的意思不是只有一个,应该是强调在保罗宣教事工中受割礼的同工,是非常罕见的。如此,就更显出这三位同工的宝贵。中国人说:「难能可贵。」诚然如是。当一份爱需要用沉甸甸的代价去付出的时候,这份爱的真诚度当然不容轻视。 「为神的国与我一同作工的」。「神的国」(ἡ βασιλεία τοῦ Θεοῦ,hē basileia tou Theou),这里指宣教事工。我们知道,教会不等于神的国,但教会是神国的重要表现途径,甚至可以说是神国度的部分显现。所以,当一个人把教会的事情放在心上,努力地去服事,竭力地求传扬福音,这便是为神的国努力了。主教导信徒在祷告的时候,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根据这里的说法我们知道,主是要我们在祷告中先为教会和福音来祈求和赞美。即是说,教会和福音要成为我们生命的焦点。 「一同作工的 」(συνεργός,synergos),这个形容词的意思就是「同工」,特指「共同劳苦的人」,在保罗书信中经常用于描述与他一同传道的同伴。在本处,是用来形容那三个受割礼的人,他们和保罗一同为了神的国而努力。 「也是叫我心里得安慰的」。这里的「安慰」(παρηγορία,parēgoria)一词的含义是「慰藉」或「鼓励」。保罗表示,这三位受割礼的肢体与他同工,使得他的心受到鼓励。这句话应该是有犹太人情怀的背景,但完全可以理解。一个传道人在教会中服事,最大的难处是什么呢?并不是贫穷,也不是劳苦,是孤单和不被理解。当一个人不被理解时,当然是孤单的,甚至是不被尊重的。所以,很多教会留不住传道人,因为他们对传道人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可是,就算传道人离开他们,他们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何处;更多时候,他们总是找一个理由,把问题归结到传道人身上,然后就安心的去伤害下一个传道人了。这个世代,最大的危险就是把传道人都驱赶到世界去耕耘,然后教会的讲台渐渐失去了真吗哪。让我们从自我开始改变,开始理解传道人,支持传道人,尊重传道人。重建教会的秩序,迎向复兴的明天。 这两节经文看起来是保罗一种很民族情怀的表达,但我们却要从其中看到福音的跨民族性、跨国度性。要知道,这几个犹太人,他们正在把福音传给外邦人。另外,我们也从中看到了服事者的忠诚的重要性——不求名、不求利,哪怕为了服事一同坐监,也愿意同工到底。另外,我们要珍惜同工,因为这实在是神赐恩的途径,是我们服事路上的主要支持。 最后,让我们一同反省:我们是否愿意主动适应禾场,积极地服事呢?我们能否成为他人的鼓励和支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