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8马可时间:2025-02-18
文章内容
20250218马可 歌罗西书四章10节: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
保罗书信的末了,总免不了问安与祝福。保罗在问安时,通常会把同工们的心意写在上面。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增进了教会的团契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将自己的同工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向教会众人推荐出去。一个教会的良好发展与传承,当然离不开神的同在与怜悯,但也不能忽视了作工之人的兴起。因此,主耶稣曾教导门徒,要为作工的人在神面前恳切地呼求,求神打发更多工人到我们中间来(参太九35-38)。因此,保罗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这亚里达古(Ἀρίσταρχος, Aristarchos)是新约圣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应该是帖撒罗尼迦人,是保罗忠实的同工之一(参徒十九29,二七2;腓一24等)。本处提及亚里达古的时候,明确了当时他正与保罗一同坐监。 「一同坐监」(ὁ συναιχμάλωτός μου, ho synaichmalōtos mou)这个短语的基本含义,就是「与我一同被囚的」,表示亚里达古为信仰的缘故与保罗同受捆锁。在这个方面,我们不知道亚里达古究竟是一同被罗马政府定罪,还是因为保罗被囚的缘故而甘愿一同过囚徒的生活。就使徒行传来看,保罗的同工们大多都是因保罗被囚而甘愿留在保罗身边,甘心乐意地同保罗一同坐监。换言之,他们并没有被罗马政府定罪,而是甘愿与保罗一同生活。这是多么的宝贵,是今日教会众信徒最需要操练的属灵功课之一。要知道,如果有人因信耶稣而被入罪,我们既同是信耶稣的人,就该甘心乐意的表示愿意与他们同罪。 让我们做一点延伸。当保罗的同工们因保罗被定罪而甘愿与保罗一同坐监时,基督教的苦难神学(Theology of Suffering)就被以实际行动诠释出来了。换言之,我们今日读者可以从这些同工的选择,看到对于苦难神学的正确理解。在中国大陆,多数时候我们对苦难的理解是消极的,是被动的,是无奈之举。我们常说:「没有办法。」然而,基督徒对苦难的理解却不该是这样的,正如保罗所言:「我们……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四16-18)」由此可见,信徒因为永恒的盼望,所以当积极的、主动的、甘心乐意地为主的缘故接受这个世界的苦难。在苦难中,他们充满了真正的盼望和喜乐(参徒五41)。无论是保罗还是亚里达古,抑或是其他同工,他们虽落在捆锁之中,却依然带着盼望、带着祝福。他们的问安,便是得胜的见证,因为他们里面有真正的平安。 这节经文的另一个重点要素是马可,而且我愿意花多一点笔墨来讨论马可。 马可(Μᾶρκος, Markos),按照保罗的说法,是使徒巴拿巴的表弟(ἀνεψιὸς, anepsios)。据教会历史所称,他是马可福音的作者。早先,马可跟随保罗和巴拿巴外出布道,但在中途的时候,他可能因受不了宣教之路的苦楚,选择离开了团队(徒十三13)。后来,巴拿巴想再次带领马可参与宣教,可保罗对此表示反对。于是,保罗和巴拿巴因为马可的缘故,就发生了分歧。最后,两人决定分开作工(参徒十五37-39)。巴拿巴凭着神所赐予他的「生命导师」的恩赐,带领马可出去服事。我们还可以从新约圣经中看到,马可重新走上服事之路后,被彼得称为儿子(参彼前五13)。据信,马可福音是彼得口述,马可笔录。马可在教会历史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让我们来到「巴拿巴的表弟马可」这个短语,我们要做更进一步的分析。早前,保罗和巴拿巴因为马可曾彼此分开。但是,这种分开并不是分裂,也不是友谊的决裂。我们知道,虽然同为牧人,但是在服事上意见相左也总是不可避免。如果意见相左就产生分裂,那么教会当然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很明显,保罗和巴拿巴当初的分开,并不是情绪上的冲突,而是事工决策上的不同。换言之,很有可能保罗和巴拿巴因为在如何培养马可这件事上有分歧,但二人在事工建设和彼此同工上依然彼此尊重,所以就给对方一个空间去等待那个属灵的结果。也就是说,两个人在这件事上虽然分开行动,但他们依然是亲密的同工,是可信赖的伙伴。所以,当马可终于被巴拿巴培养出来之后,保罗也就接纳了他为同工。从这个段落来看,保罗在罗马坐监的时候,马可是陪伴在一旁的。可见,他们依然是亲密的同工,是亲爱的弟兄。关于这个方面,应该给我们今日的信徒和传道人以最严肃的提醒。很多时候,我们和不信主的人发生摩擦,反而比较容易过去。往往是弟兄姊妹之间发生一些摩擦,倒是互相老死不相往来了。我们这样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圣经真理。如果我们心中没有饶恕,那我们终将不会有未来。我们应当从保罗与巴拿巴彼此的和睦,以及保罗对马可的接纳,看到理当彼此相爱、彼此建立、彼此扶持、彼此成全的属灵功课。 当保罗将马可写在这段文字中的时候,表示保罗正式向教会推荐了马可。这不仅见证了神荣耀的恢复——使一位失败者重新站立,也表示了神荣耀的护理(Providence)。神掌管一切,历史是神掌权的见证。虽然非信徒不愿接受神掌权的事实,但神的掌权从未停止。正如我们主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五17)」神一直掌权,一直护理。所以,他让失败者被建造成荣耀的得胜者。对此,加尔文的意见是:在神的护理之下,软弱者得以坚立,失败者重新站立。 当保罗再次向教会推荐马可的时候,也宣告了另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神已经建立了失败者马可,那么教会是否愿意接受失败者马可呢?我想,这个话题对于今日教会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无法回避的话题。我们总是更倾向于一劳永逸地将失败者踢走,以为这样就是行了公义,就是进了本份。然而,我们却忽略了那更重要的,就是好怜悯,并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参弥六8)。也就是要怜悯失败者,让他有再次被建造的机会。正如保罗对马可,上帝对大卫一样。 「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接待」(δέξασθε, dexasthe),这个复数命令动词,意思是「你们要接待」、「你们要欢迎」等。保罗不是请求歌罗西教会的弟兄姊妹接待马可,而是命令他们必须接待马可。这与上文提及推基古和阿尼西母时的态度完全不同。其实,从保罗的语气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可并非一定会去歌罗西,但保罗还是这样命令了歌罗西教会。有人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教会或多或少知道马可的过往,所以保罗需要为马可来做一个重要的澄清。也许,这是成立的。如果真是如此,就更显出了一位老牧人对教会未来的亲切期盼。当然,这命令并不是新说法,因为前一句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可见这是已经教导过众人的信息,如今保罗加以强调。 让我们从保罗命令教会接纳马可这件事,做一点延伸。我们知道,教会的合一并不构建在今日简单理解的「同心」之上。要知道,如果人彼此同心的基础不是基督,那么就非常危险。在使徒的世代有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他们夫妻二人彼此同心,却不是同基督的心,乃是二人同心欺哄神。这种同心,实在极为危险。教会所需要的乃是合一,也就是在真道上的合一,在真理中建立起生命的共同体。只有这样的同心,才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必给教会带来祝福。而这种同心的基础,就是合一。既是合一,我们就需要接受他人的不同;当然,这些不同不能违背真理。教会众人必须靠着基督在不同中依然彼此相爱、彼此接纳,这是极为严肃的属灵功课。 那么,作为信徒的你是否愿意和牧者一同担当信仰上的难处呢?你的生命转变能否成为福音的见证呢?你是否愿意培养下一个时代的基督徒,对他们存着殷切的盼望呢? 上一篇20250219那三个人下一篇20250217阿尼西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