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4用盐调和时间:2025-02-14
文章内容
歌罗西书四章6节: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言语不仅是日常交流的需要,更关乎信仰见证和福音传播。从整本圣经来看,神非常强调信徒「听」的功能,也因此,「说」显得尤为重要。雅各甚至指出,只要能在言语上节制,就算是完全人(参雅三2)。由此可见,信徒的言语是信仰表现的重要途径,我们不可轻忽。 前文已经明确,福音在信徒的社交关系中是关键因素。这意味着,信徒需要以福音作为智慧的核心。在与外人交往时,应当始终保守自己在福音真理的引导之下,活在神的爱中。因此,真信徒在人际关系中应当受上帝支配,而这在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言语交流。从本节经文来看,信徒的言语既需要有积极主动的信仰宣告,也需要有消极应对的信仰表白。这些言语都极为重要。那么,信徒该如何更好地表达呢?保罗强调,需要「用盐调和」自己的言语。这显然是一个比喻,但其中蕴含深刻的属灵意义,我们需要认真理解。 「用盐调和」(ἅλατι ἠρτυμένος,halati ērtumenos)。「盐」在圣经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一比喻: 首先,圣经以盐象征防腐与纯洁(参利二13)。在古代社会,人们通常用盐腌制食物以延长保存时间,因为盐具有防腐的作用。因此,圣经将盐的这一功能延伸至选民的社会生活,强调选民必须保守圣洁,不受世俗的败坏与玷污。因此,这里的「盐」指向信徒当以神的真道规范自己的生活。 其次,盐象征圣约(参民十八19)。神曾以盐约象征他的永约,这是基于盐可以延长物品保存时间的特性,引申出圣约的永恒性。因此,「盐约」表达的是神永不忘记、不废弃的约的精神。 再者,圣经也用盐来象征智慧(参箴十32)。当信徒的言语带着「盐」时,就能带来喜悦和建造,使神的智慧在人的生命中彰显。这智慧也包括言语受福音支配,使之成为福音的出口。例如,保罗在亚略巴古向希腊哲学家讲道(参徒十七22-34)时,并未直接引用旧约经文,而是巧妙地借用希腊诗人的话,引导他们认识独一真神。这表明,布道需要充满智慧。而神的道,就是保罗的智慧的根本。 综上所述,这里的「盐」强调的是圣约中的智慧与圣洁。也就是说,信徒既然接受了耶稣基督,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生命。特别是在言语方面,信徒应当奉主的名将言语分别为圣,使人从我们的言语中听见福音的信息、基督的荣美与和睦的言谈。基督徒的口不应成为纷争、混乱、恶毒的源头,而应成为福音、爱与和平的泉源。因此,「用盐调和」自己的言语,是信徒每日都应当操练的人际关系中的属灵功课。 「和气」(ἐν χάριτι,en chariti)。这一短语直译为「在恩典中」,表明信徒的言语应当充满恩典,也就是充满主的恩言。从表现上看,信徒的言语应既温和又富有智慧。这恩典不仅指友善的态度,更指福音性的表达,使人感受到神的恩典与救赎。因此,信徒的言谈必须具有属灵的建设性,成为圣灵充满的智慧言语。 「该怎样回答各人」(πῶς δεῖ ὑμᾶς ἑνὶ ἑκάστῳ ἀποκρίνεσθαι,pōs dei hymas heni hekastōi apokrínesthai)。这里的「回答」(ἀποκρίνεσθαι,apokrínesthai)一词是现在时关身形主动意不定动词,基本含义是「回答」、「说」、「回应」、「继续说」等。从字词分析,这表明信徒的言语应当是有意识、有智慧的回应,而非随意应答。这意味着,我们应当针对不同人的需要,给予合适的福音见证。因此,在言谈上要学会节制,正如箴言所言:「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舌头是有智慧的。(箴十19)」然而,节制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说话,而是要说得合宜,如经上所言:「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二五11)」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本节经文的教训: 第一,信徒的言谈伦理必须以神为中心。作为改革宗教会,我们强调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神。同样,在言语方面,我们也应当荣耀神。信徒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但仍须乐意接受神律法的约束,说出合乎神心意的话。十诫已规范信徒的言谈——不可妄称神的名,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因此,信徒应当让真理充满自己的口,并坚定地拒绝谎言,这是顺服上帝的基本表现,也是荣耀神的重要见证。加尔文指出,信徒的言语是神所赐的工具,必须用于荣耀神、建立肢体,而非用于虚妄和毁谤。 第二,信徒的言语应充满属灵的分辨力。保罗的神学观念中,「盐」象征属灵的分辨力;信徒当操练让福音充满自己的口,以免陷入世俗败坏的言谈之中。真正的智慧人不是那些掌握了世俗知识或能言善辩之人,而是口中满有神恩言之人。巴文克(Herman Bavinck)强调,真正的智慧言语应当吸引人归向真理,而非迎合世俗的潮流。在这个方面,特别是青年基督徒们,尤其需要谨慎自己——保守自己的口,让自己的嘴唇被神所洁净,让自己的言语被真理所充满。 人的言语是文化的表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言语习惯各不相同。例如,受佛教轮回观影响的人,常在言谈中流露出前世今生的观念,如「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或「上辈子作孽太甚」等。可见,人的言语受文化塑造。一个接受耶稣基督的人,不仅要在属灵上得着福音的恩惠,也应当在言语文化上被福音更新,使基督的福音充满他们的嘴唇。因此,「用盐调和」不仅是对个人言语的要求,也是福音更新文化的方式。 同时,保罗强调的是「用盐调和」,而非彻底改变言语的本质。这表明信徒并非完全脱离原有文化,而是要在原有的言语文化中,建立基督的福音文化。如此,既能让外人听懂我们的言谈,又能有效地传播福音。 总而言之,真信徒当以神的话语为言谈的根基,使自己的言语充满神的恩典,使日常言说成为福音的出口。信徒的言语应造就他人,智慧地引导人归向神,并以自身的更新影响社会文化。愿我们在言语上满有属灵的智慧,使日常言谈成为福音的美好见证! 只是,作为信徒的你我,是否在言语上满有属灵的智慧呢?我们的日常言谈能否成为福音的出口呢?我们的日常言说,能否给社会带来造就和更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