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31治疗挂虑的良药时间:2025-07-30 文章内容
腓立比书四章6到7节: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引言 有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女孩,第一次到乡下游玩。当她看见野地里自由飞翔的一群小鸟时,天真地对母亲说:「妈妈,这些可怜的小鸟没有鸟笼。」她的意思是担心小鸟没有人喂食或提供清水,却未曾意识到,正是她口中的「关心」,反而会成为限制小鸟自由的「鸟笼」。她没想到,在神的看顾下,这些小鸟得以自由飞翔,无需依赖人的安排。同样的,我们对生活中物质需要的关注与忧虑,常常也会成为一个看不见的笼子,使我们失去了在神看顾中自由翱翔的生命状态。
无益的挂虑 神学家田立克在《生之勇气》中写道:「人生在世充满了各种忧虑。忧虑比惧怕更严重,因为惧怕可以指出对象,而忧虑却常模糊不清。」人们为「没有」而挂虑,也常因「拥有」之后担心失去而焦虑。我们常常陷入无休止的忧虑之中,却忘了神是那位养活不种也不收的飞鸟的主。有些忧虑其实毫无必要。一位悲观主义的哲学教授在阳光明媚、鲜花盛开的校园中遇到两个学生,学生们愉快地说:「教授,今天的天气真好,环境真美!」他却回答:「是啊,但明天可能会下雨。」这样的忧虑既无根据,也无助于现实,正如主耶稣所说:「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太6:27)忧虑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重我们的负担;它像是望远镜上的雾气,使我们无法清晰地看见真相。忧虑会令我们精神沉重,灵性麻痹,更会使我们难以专一事奉神。这正是为什么主耶稣在马太福音六章二十四节中提醒我们:「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许多基督徒正是因为过度忧虑生活,结果从神转向了金钱,落入属灵危机之中。
治疗挂虑的良方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立比书 4:6)这种祷告是可以将凡事带到神面前的祷告。在此圣经给出了解决忧虑的秘诀:凡事都可以向神祷告。这意味着我们当将一切大事小事、心中所想、生活所需、情绪所困,坦然无惧地带到神的面前,耐心细致地倾诉。不要等到事情严重了才祷告,也不要只为「属灵」的事祷告。我们可以为灵命成长祷告,也可以为身体健康、工作的前景、家庭关系祷告。一个在凡事上都学会向神祷告的人,才可能活出「应当一无挂虑」的生命。在焦虑时,人往往选择独自躲藏,默默忍受。但当我们把事情带到神的面前,我们就得着释放,重拾盼望。我们的眼目应该不断向上仰望。 除了祷告,还要祈求。祈求是更恳切、更具体的祷告,是持续不断的表达。圣经中的以利亚,为降雨祷告了七次才看见回应;雅各与天使摔跤,不肯放手直到得着祝福。神的「迟延」并不代表拒绝,而是邀请我们更亲近祂的机会。求主赐我们恒切祷告的心志,学习一次又一次来到祂面前,直到看见祂的作为。此外,祷告还需要加上感谢。初读此处或许令人费解:忧虑尚未解决,如何感谢?但感谢本身就是信心的表达。当我们为困境中的神许可说「感谢」,我们就在宣告相信祂的智慧、主权与良善。例如我们可以说:「主啊,虽然我现在贫乏,我仍感谢祢容许这样的环境,使我学习简朴与依靠。」如此,我们便将消极的忧虑转化为积极的信靠。相信神必会把我们从贫乏中带领过来,这种积极的看法,就将忧虑关在门外 。当然一个信徒在祷告时,可能没有一件特别的事要他为之感恩,但是他总有向上帝感谢一些笼统的原因:就如过去所得的祝福、现今继续蒙保守、进到上帝面前的权利等。为以往所领受的恩典感谢神,可以确定我们对祂的信赖,相信祂在如今乃未来仍会帮助我们。感谢不只是回应神已成就的事,更是对未来的盼望。主在马可福音11章24节说:「凡你们祷告祈求的,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感谢就是把信心化为语言,承认每样恩典都是出于神的恩赐。
结论 愿我们都学习:不但在凡事上祷告,不但持续祷告,更在祷告中常存感谢。如此,神所赐那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定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使我们能活出真正无挂虑的生命。 亲爱的弟兄姊妹,今天你所挂虑的是什么?你是否已经将它带到神面前?若你的祷告尚未蒙应允,你的态度又是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