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4一无所夸时间:2025-07-23 文章内容
腓立比书三章4到6节: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想他可以靠肉体,我更可以靠着了。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
引言 保罗警告腓立比教会要防范犹太教派的干扰,并非因为这些犹太教徒缺乏热心。他们非常坚持信徒必须接受割礼,认为唯有受割礼才足以表明一个人真正愿意委身于他们所传的教训。无可否认,这些假教师在属灵生活的某些要求上,比第一世纪基督徒所习惯的生活方式更为严格。然而,热心若用错了地方,便成了危险的工具——我们常说「热心办坏事」,但更严重的是,这种热心可能源于错误的动机。它可能出自属灵操练的不足,或没有遵循神在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理。年轻或未受造就的基督徒很容易被这种带有骄傲的属灵观念所迷惑。事实上,那种自以为比别人更属灵、显得高人一等的态度,正是假教师常有的特征。保罗早已指出,这些假教师夸口的不是倚靠主耶稣,而是靠「肉体」——靠自己宗教上的行为与背景。这种信心并非根植于基督,也不是出于爱主之心。他们对神的热心并不是照着真知识。那么,针对这些错误的教导,保罗是如何作出有力的见证呢?
保罗从前的信心 这些犹太教派的信徒宣称他们在宗教上比保罗更有权威,更有历史传承,但保罗反驳说,他个人的背景比他们更为优越。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将万事当作有损的」。保罗藉此说明,哪怕他完全有理由倚靠肉体,他也选择将这一切视为损失,因为唯有认识基督才是至宝。保罗列举了他生命中七项可夸的成就,其中四项与血统和出身有关,后三项则是他个人在宗教上的努力。这些正是他用来说明,即使拥有如此优越的背景,也不足以在神面前称义。
优良的家庭传承 一、出生时就遵守了律法「第八天受割礼」 这是新约中唯一一次使用这样的表达,用以强调保罗是出生在一个严守律法的正统犹太家庭。他不是像归信犹太教的外邦人那样后期才受割礼,而是从出生就严格遵行摩西律法。就如我们今天常听见一些人自称「信二代、信三代」,以显属灵传统之久远。然而,保罗在此否定了任何倚靠肉体的合理性。他的救恩教义呼吁人放弃一切自我成义的外在形式。
二、出身纯正的「以色列族」 保罗强调自己是「以色列人」,意即他是旧约中神所拣选民族的血统后裔。这些特权是与生俱来的,正如保罗在《罗马书》九章4-5节所提:「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列祖也是他们的祖宗。」
三、出于「便雅悯支派」 保罗再次在《罗马书》十一章1节提及这一身份。便雅悯是雅各和拉结所生的儿子,地位独特,拉结因生他而去世。雅各没有用拉结临终所取的名字「便俄尼」(我的愁苦之子),而改为「便雅悯」(右手之子)。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扫罗也出于便雅悯支派。
四、「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 虽然保罗在大数长大,但他的家庭持守犹太教传统,甚至将他送到耶路撒冷接受最正统的宗教教育,在著名的拉比迦玛列门下学习。这种根正苗红的血统和教育背景,几乎是犹太人当中最令人称羡的。
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个人成就 五、属于最严谨的「法利赛人」 在宗教实践上,保罗属于法利赛人——一个追求极端圣洁、严守律法的犹太教派。他们从群众中分别出来,竭力遵守摩西律法,并在人为律法的细节上做出种种额外规定,以此维护与神的关系。在第一世纪的犹太社会中,没有哪一个群体比法利赛人更「宗教化」。 六、拥有极端热心,甚至逼迫教会 即便是那些热心传扬律法的假教师,也无法与保罗悔改前的热心相比。他曾积极逼迫教会,监禁基督徒,甚至亲自参与司提反殉道事件。后来他自称为「罪人中的罪魁」,正因为他的热心曾走上极端之路。
七、律法上的义「无可指摘」 保罗说他在律法的义上「无可指摘」,并非宣称自己完全无罪,而是说按照法利赛人的标准,他的行为几乎无懈可击。这与《罗马书》七章9节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正如耶稣面对那位声称「我从小就遵守了诫命」的少年官一样,并没有否认他所说的,但挑战他的是内心的委身。当耶稣要求他变卖所有跟从祂时,那少年却忧愁地离去,因为他只愿意守规条,却不愿全然献上。
结论 大数的扫罗也曾犯下类似可悲的错误。我们不妨回想保罗在前往大马色的路上,被耶稣亲自拦阻的那一幕——正是那次属神主导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在灵命上已经破产。这正呼应了八福之一:灵里的贫乏(破产)。也正是基于这段经历,保罗决定以自己的见证回应那些假教师表面上的热心。他亲眼目睹了司提反殉道的整个过程。司提反的义远远超越了保罗昔日自夸的义;他对旧约圣经敬爱、对先知的尊崇,最终指引他走向了基督,而非远离基督。这个年轻人已经预备好为那位从死里复活的主舍命。在临终之前,他以坚定的信心宣告旧约中所见证的恩典、宽恕与救恩。司提反所拥有的,是那位大发热心、谨守律法的大数人扫罗无法企及的。司提反拥有基督,就意味着他拥有了一切;而扫罗虽然表面上拥有了法利赛人的虔诚与律法的遵行,但缺少了基督,便一无所有。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拥有一些可以倚靠的「肉体条件」——家庭背景、自幼所处的宗教环境、活跃的宗教活动等。然而,一旦面对保罗的见证,这一切就显得黯然无光。保罗毫不讳言地指出: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也可以拥有很多,但如果没有基督,我们就不是一个真正得救的基督徒。亲爱的弟兄姊妹,请你仔细思想:我们的信仰,是深深扎根于基督之中,还是仅仅建立在外在的宗教热忱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