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23初代教会的信件时间:2025-02-24
文章内容
歌罗西书四章16节:你们念了这书信,便交给老底嘉的教会,叫他们也念,你们也要念从老底嘉来的书信。
公元367年,亚他那修(Ἀθανάσιος Ἀλεξανδρείας,Athanásios Alexandrías,296-373)提出了新约正典。公元382年西教会正式宣布,亚他那修正典为教会正典。也就是说,在公元382年之前,教会中并不存在我们今日手中这样的完整版的圣经。那么,在那个时候教会究竟如何来传达和传承信仰,并且保证其正统性呢?神赐给众使徒有特别的智慧,所以初代教会有两个方式来保障正统信仰的传达与传承。第一,三一颂(doxology);第二,使徒的信件。尤其是使徒的信件,其关键程度,甚至无可替代。 在本节经文中保罗表示,歌罗西教会念完这封信件之后,就要把信件交给老底嘉教会。同时,要从老底嘉教会接受另一封保罗的信件,作为教会的教导使用。有人认为,另一封从老底嘉来的书信,应该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以弗所书。第一,今天的研究发现,以弗所书很可能是一封没有目的地的公共书信。有学者提出,他们发现了另一封称为「老底嘉书」的保罗书信,但内容与我们所掌握的「以弗所书」一模一样。可见,当时保罗发出的这封信,很有可能是没有具体地址的。第二,保罗在罗马坐监的时候,我们知道的是他至少发出过四封书信,其中一封是腓立比书,一封是以弗所书,两封是去往歌罗西的歌罗西书和腓利门书。根据时间背景分析,应该以弗所书是最有可能的信件。所以,老底嘉来的信件,最有可能就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以弗所书。不过,这些都是推断,并非绝对。而且,确定与否对于今日教会似乎影响并不大。因此,这只是作为知识点向各位普及而已。 那么,我们在这里最重要的,应该要思考的是什么呢?原来,初代教会彼此之间的信件是互通的。当然,这个互通就是后来确立新约正典的时候所提出的大公性。但今天我们解读这节经文的时候,不从大公性这个进路切入,而是要从另一个方面切入:新约信件的普适性。所谓「普适性」(universality),就是指某一事物、某一观念、某一制度、某一规律等,相应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即具有普遍的针对性。所以,初代教会的圣经作者们大概已经意识到,自己所写的信件具有属灵权柄和信仰权威。这一点我们从彼得的劝勉中也可以看到:「……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彼后三15-16)」因此,这些信件都不是私函,而是公函。我们在解释这些信件的时候,绝不可以从私函的角度切入。 此外,通过初代教会的信件的互动性可以明白,教会若要得到更为广泛的建立,就必须彼此之间有良好的交通。所以,每个教会都必须打破自己所谓「山头主义」的理解。只有当每个教会都愿意在神面前,给出符合神心意的分享时,这个世代的教会才能经历大大的复兴。今天有太多教会,存在着严重的「山头主义」。总认为自己若能比他人好一点,就是好事。这其实并不是好事,而是一种错误的内卷。求主怜悯我们! 现在,让我们进到一些关键字词的研讨上来。 「念」(ἀναγνωσθῇ, anagnōsthē),这个第一简单过去式第三人称单数被动词的基本含义是「他已朗读」、「他已朗诵」。我们的翻译是「念了这书信」,确实表达了动作的完成。这里有两个方面需要理解:第一,初代教会和我们今日教会在主日的圣言宣讲方面有所不同,今日更多是对圣经的解释、神学的意思、当代的应用;而初代教会更多是选读使徒的信件。那个时候这些信件不存在文化处境的问题,所以不需要加以解释,只要读出来信徒也便就理解了。第二,这里所指的「念完」这封信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保罗的世代,希腊文没有小写字母,而且单词与单词之间没有空格。所以,如果阅读的人没有与保罗拥有相当的文学造诣,很可能读不懂保罗的书信;这也是为什么彼得说不坚固无学问的人只能是强解保罗的书信的原因之所在。所以,这里的念完应该就是今日学者所提出的,在教会誊抄一份留存,让原件在众教会中流传。所以,这里的念是念完了,不是正在念,也不是念懂了。实际上是要求歌罗西教会念明白了,然后誊抄下来之后,就要把原件交给老底嘉教会。 这里的「书信」(ἐπιστολή, epistolē)一词可能理解为「传达信息」,这强调了保罗所撰写的信件的神学含义。这也是保罗要求让这些书信在教会中被流传的原因之所在。是的,保罗并非为了个人出名,而是为了能造就众教会。在这个方面,给我带来的警醒是什么呢?我虽然反对主日讲道派工制度,但却从这里得到一个重要的启迪——教会的牧人需要为福音的缘故去照顾那些较为软弱的教会,不是为了出名,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乃是为了造就主的教会,并主的众信徒。 我想,关于这节经文我们差不多就只有这样的一点分析。愿上帝赐福大家。现在,让我们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圣经的态度如何呢?我们是否愿意在圣经装备方面与他人共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