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  MUYANG


文章
  • 文章
  • 论坛
搜索
首页 >> 灵修 >>每日靈修 >> 20250827 信望爱带来的生命力量
详细内容

20250827 信望爱带来的生命力量

时间:2025-08-27     作者:张传道【原创】
00:00/03:23
文章内容

帖撒罗尼迦前书三6-8但提摩太刚才从你们那里回来,将你们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报给我们,又说你们常常记念我们,切切地想见我们,如同我们想见你们一样。所以,弟兄们,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

 

保罗直言患难是生命的命定,因此他迫切的差派提摩太去坚固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信心,免得他们因逼迫而动摇。这里所显明的,是牧者的守望之心,他不只是「教义上教导者」,更是「行动上的同路人」。然而,当提摩太带着好消息回来时,保罗的语气突然就从前文的担忧转向喜乐,从沉重转为安慰。因为信徒在患难中并没有倒下,反而在信心与爱心上成长,并且常常记念保罗。这样的见证,使保罗在困苦患难中得着了新的力量。他说了一句极为生动的话「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将自己的生命与信徒的属灵生命紧紧相连,可见信徒的坚忍就是他最大的安慰和满足。因此,这告诉我们,信、望、爱不仅是信仰的核心要素,更是在患难中维系群体的力量。

但提摩太刚才从你们那里回来,将你们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报给我们,又说你们常常记念我们,切切地想见我们,如同我们想见你们一样:陆彼得指出,保罗在前文(从二章开始直到三章五节)几乎都在回顾过去的经历:他如何在患难中被迫离开、如何无法再忍、如何差派提摩太前往探望。往往字里行间都带着焦虑与盼望的张力。但从三章六节起,随着提摩太的归来,整个叙事进入现在的时刻,他带回来的,是关于信徒信心与爱心的好消息。这样的转折至关重要。过去,保罗充满忧虑,甚至担心信徒在诱惑中会动摇,以致他的劳苦归于徒然;现在,消息却完全相反,他们不仅没有像保罗所担忧的,甚至还常常记念并想见保罗和同工。这好消息带来的,不只是安慰,更是属灵的见证。

将…好消息报给:在这里,保罗刻意把「信心」和「爱心」放在一起,并称之为「好消息」(本节虽然指提到信心和爱心,没有同时提到盼望,冯荫坤指出因为盼望其实是信心的一面)。这与书信开头的一章一节至三节形成呼应,当时他就称赞帖撒罗尼迦人有「因信心所做的工夫,有爱心所受的劳苦,有因盼望所存的忍耐」。如今,当提摩太带回消息时,这三重美德再次被印证出来,表明信徒的信仰不是短暂的情绪冲动,而是经受逼迫仍能存留的真实生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好消息报给」在原文只有一个字,通常在保罗的书信里,几乎都是专门用来表示「传福音」的行为。然而在此,保罗却用它来描述提摩太所带回的报告。这样特殊的用法,则在表明信徒在患难中仍然坚守信心、流露爱心,这本身就是一种「福音性的好消息」。换句话说,提摩太传来的,不仅是「近况汇报」,而是像福音一样能带来安慰与喜乐的消息。正如 Robertson 指出,这是保罗刻意的强调,表明信徒的坚忍与爱心的延续,不只是他们自己的坚持,而是福音大能的果效。这对今日教会有极大的提醒。真正的「好消息」并不是患难的出去,也不是堂会人数或事工规模的增长,而是信徒在患难中依旧活出信心与爱心。因为这才是福音在生命所结的果子,是基督救恩真实的印证。今日许多教会容易以「外在的成功」作为福音复兴的标志,但在保罗的眼中,最大的喜讯却是信徒在苦难与试炼中仍旧靠主站立,仍旧彼此相爱。

这样看来,提摩太带回来的,不仅是信徒调查、是一个信息,更是牧者心中最深的安慰。一个群体若在逼迫与试探之下依旧持守信望爱,那就已经是在用生命向世界见证,基督诚然活着,福音大有能力。阿门!阿门!

所以,弟兄们,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在前一节,提摩太带回了帖撒罗尼迦信徒在信心与爱心上仍旧坚守的「好消息」。这成为了保罗在逼迫中最大的安慰。于是,保罗在本节便直接回应,表明这消息如何在他自己和同工的生命中产生力量。同时,这说明保罗与信徒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牧养给予,而是双向的属灵激励。牧者为信徒劳苦,同时也因信徒在基督里的坚忍而得坚固。

一切困苦患难:「一切困苦患难」在原文中直译是「我们的一切困苦患难」,这里的「我们」自然指的是保罗和他的同工。这反映保罗并没有把患难仅仅放在信徒身上,仿佛自己是一个「免疫者」;相反,他将自己与信徒一同放在同样的处境里。这种认同揭示出任何人,无论他的属灵生命多少成熟都面对各样的困苦患难;再则属灵领袖不是在安逸中向受苦的人发出指令,而是与他们一同经历苦难,甚至要为他们承担更深的压力。

冯荫坤指出「困苦患难」一词所包含的层面十分广泛:它当然包括外在环境的逼迫与压力,比如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所遭遇的犹太人毁谤与攻击。但它同时也涵盖了内心的重担与煎熬。保罗在哥林多后书提到,他所面对的「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就是这种内心的痛苦。也就是说,真正的困苦患难并不仅仅来自「敌对世界的打击」,还包括「内心的挂虑与不安」。然而,保罗在此并不是说「在困苦患难之后」才得安慰,而是说「在患难之中」就得了安慰。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观念,神并不总是先除去患难,但祂必然在患难之中赐下真实的安慰。正如哥林多后书1章4节所言「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也就是说,神的安慰不是等到问题解决之后才出现,而是在问题尚未消失、环境依旧艰难时,就已经临到了。只是我们往往不敏锐的察觉到。

对今日的信徒而言,这一点尤其宝贵。我们的患难未必是保罗那样的逼迫与监禁,但也可能是真实的生活压力,这些「困苦患难」足以让人灰心失望。然而,保罗提醒我们,福音并不是许诺我们一个「无困苦患难」的人生,而是应许我们即使深陷其中,但仍可以经历神的同在与安慰。事实上,神的安慰往往正是在患难的背景中显明出来的。若一切风平浪静,我们很难体会祂的恩典;但当风暴四起,我们才真正明白祂是怎样的信实与慈爱。因此,「一切困苦患难」不仅是保罗和帖撒罗尼迦信徒的经历,也是历世历代信徒共同的经历。

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若按着原文的次序,本节经文应该是「现在我们就活了,你们若靠主站立的稳」。这样的排序使得和上一节有了更紧密的逻辑关系:保罗刚说到,他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因着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信心就得了安慰。现在他进一步强调,这份安慰不仅仅是心情上的放松,而是生命本身的根基——「我们就活了」。也就是说,信徒在主里站立的稳,不只是保罗的安慰,更是他生命力量的所在。

活:冯荫坤指出,在保罗的书信中「活」这个字大体有三个主要的指向:第一、最直接的就是指肉身的生命,与「死」相对的存在(如罗十四8「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第二、是指属灵意义上的「享受那真正的生命」,即在基督里得着丰盛而有意义的生命(如加二20「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第三、则是指日常的生活状态,表示在地上继续度日(如林前七39「丈夫活着的时候」)。那么显然在这里,保罗所说「我们就活了」,就不只是表达「松一口气」的样子,而是带有更深的含义。他并不是轻描淡写地说「哦,原来你们没事,那我就放心了」,而是强调「你们的信心使我们可以继续活下去」。换句话说,这里的「活」更接近「活过来了」或「能够继续活下去」的意思。保罗与同工在重重逼迫和患难中,几乎被忧虑与挂念压垮,但信徒的站立稳固就成为他们重新得力的原因。

这也再次显明保罗与信徒生命之间的紧密连结:信徒若跌倒,保罗便心如死灰;信徒若靠主站立得稳,保罗便仿佛重获新生。这种表述不是修辞的夸张,而是牧者心肠最真实的写照。对他来说,生命的意义不是自我顾息,而是共融于基督的身体之中。

靠主站立得稳:与前文二章19节不一样的是,保罗在此强调的不仅仅是站基督台前,而是「站立」,并且意在强调「稳固」。莫里斯指出「站立」在希腊原文中带有「坚毅不拔」的含义,常用来描绘士兵在战场上保持阵地,不因敌人的攻击而退缩。其次,保罗所说的「站立得稳」,不是指勉强存活,而是指信仰有根有基,经得起外在逼迫与内心诱惑的考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并没有说「你们若靠自己站立得稳」,而是强调「靠主」。信徒站立的根基,不在于意志的坚强,也不在于自己的条件,而完全在于他们与基督的联合——「靠主」。这揭示出一个关键真理:真正的稳固是「在基督里」而来的。正如保罗在腓立比书四章1节所说「你们要靠主站立得稳」可见,正如本周的家庭崇拜所言,我们的生命绝不是「自主的」,而是必须依靠主。并且,通过与二章19节的对比,我们不能保罗将「基督再来的冠冕」与这里的「靠主站立得稳」形成前后呼应。换言之,站立得稳不是目的本身,而是通往最终「得冠冕」的途径。若没有这末世的盼望,当下的坚持很容易沦为无意义的硬撑;但正因信徒知道主必再来,他们今日的忍耐与坚守才有永恒的价值。

因此,「靠主站立得稳」呈现出一种属灵的张力:信徒一方面要积极持守,不向患难屈服;另一方面,这种持守不是靠自我努力,而是不断地从基督那里支取力量。这种张力不是矛盾,而是福音生活的核心——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对今日教会而言,这句话尤其具有牧养的提醒。当信徒遭遇生活的艰难与属灵的攻击时,我们的稳固不在于心理技巧或外在支持,而在于是否真实的「在基督里」。所以唯有把根基深深扎在基督里,盼望那将来必得的孤独与荣耀,信徒才能在轻看一切的困难患难并不动摇。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看见信望爱并不是抽象的神学词汇,而是在患难与逼迫中维系生命的真实力量。那么,在你目前的处境中,信心是否仍然支撑你,使你不至灰心?你是否在实际生活里流露出爱心,使他人的信心因你而得坚固?你的盼望是否真正扎根在主的再来,还是停留在今生的安逸与顺利?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