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  MUYANG


文章
  • 文章
  • 论坛
搜索
首页 >> 灵修 >>每日靈修 >> 20250822 撒旦阻挡与神的得胜权柄
详细内容

20250822 撒旦阻挡与神的得胜权柄

时间:2025-08-22     作者:张传道【原创】
00:00/03:23
文章内容

帖撒罗尼迦前书二18 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


         在昨天我们看到保罗虽然因环境被迫与帖撒罗尼迦的信徒产生空间上的分离,但他却深信目前的这种分离乃在神的主权之下。他相信神所掌管的分离,目的不是为了破裂。在神的主权之下,一切的环境乃是为了让信心得以坚固、盼望得以操练、爱心得以熬炼的途径。并且,在今日的这节经文中,保罗更进一步揭示了另一个拦阻的力量——那就是撒但的作为。不错,一方面保罗坚信神的主权,另一方面他也不忽视撒但的抵挡。者看似矛盾的一句话,其实恰恰是保罗深入的属灵认知。保罗在此提醒我们,在这种张力中,信徒要持守信心。因为撒但有且只能暂时阻挡,牠但却无法永远拦阻神旨意的成就,撒但的国终将失败。

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我保罗有一两次要去,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新约关于保罗的记载,往往正如这节经文所表达的一样,保罗常常是一个「越挫越勇」的存在。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因为撒但的拦阻就放弃继续作工(无论是传福音、还是教会牧养),反而更加迫切地想要寻找机会再回到信徒中间。

所以:保罗首先使用了一个连接词「所以」,也可以被译为「因此」。这个连接词在文本结构上,标志着保罗继续传讲「服侍」的话题,他接下来要谈的话还是在回应别人对他的质疑。另外,这个连接词不仅是一个逻辑上的连接,更是关于「神主权」这个话题的延伸。保罗深信一切都在神的手中。他知道,没有任何拦阻能超越神的旨意,所以保罗却从未因此「被动等待」。当他说「我们有意要到你们那里」,这不是一个口头的哄骗,而是付诸实践的决心。因此,他「极力地想法子」,更极力的去行动实践这些方法。他的种种回应向我们见证了如何在神的主权与人的责任之间活出合一。

归正神学强调「神的主权并不消解人的责任,而人的责任也从不威胁神的主权。」这就像今日许多信徒在传福音时的经历。我们常听到有人说:「反正神预定要拯救的人,他就必定得救。」这句话在神学上没错,但若因此而不愿开口传讲,就完全背离了圣经的教导。试想,一个母亲多年为儿子的信主祷告,却不曾向儿子传讲过福音,那么显然她就误会了神主权的真意。

有意:冯荫坤指出「有意」一词在圣经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其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表示一种心里的愿望与渴求。比如有一个长大麻风的人来拜耶稣,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当耶稣一说完时,那人的大麻风立刻就洁净了,那人藉此明白了耶稣有医治的大能。所以从一开始,他所求的不只是医治,而是耶稣的心意。换句话说,他相信耶稣「能」,但他更渴望耶稣「愿意」。第二、它也常常带有坚决的目的和积极的计划。换句话说,不仅是心里想要,而是具体去行动。在路加福音九章51节,经文说「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可见这里的「定意」就不仅仅是心里的愿望,而是带着决心与计划的目的。耶稣清楚知道前面等待他的是十字架的苦难与死亡,但他仍然「有意」坚定的走上这条道路。就此,今日信徒真的要思考:我们的「有意」是否停留在「想要祷告」、「想要热心」、「想要追求」…的愿望,求主帮助我们应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即便在过程中有拦阻,仍能坚持到底。

我保罗:从第一子句和第二子句的表达中,最令我们不解的就是保罗突然从「我们」转到了「我」。在前文中,他一贯使用「我们」来强调群体性的认同,比如他与同工一同祷告、劳苦、奔走福音的事工。然而此处,他忽然转为「我」,这并非无意的设计,而是极具分量的修辞手法。正如陆彼得的比喻所说,这表达就像一支小分队进入险境,领头的若无法前行,后面的队员也必定受阻。同样,在福音的劳苦中,若使徒不亲自担当,其他人也无法突破。

那么,这对今日的同工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1. 领袖的责任不可推诿,属灵的带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我」去承担的具体任务。一个牧者若退缩,群体也将失去前行的方向。2.教会生活中有「群体性」的表达,更应该有个人化表达的,好比我们常说「我们教会」、「我们小组」,但在面对教会和小组的需要时,若没有一个个具体的「我」站出来回应呼召,其实教会的群体性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有一两次要去:保罗说「有一两次要去」,这不是夸大的修辞,而是一种带着诚恳与无奈的表达。正如上文所言,他不是随便提过一次,而是多次计划、反复思量,甚至付诸行动。这里的希腊文不是指消极性、掰着手指头的斤斤计较,而是「一再」。保罗并非没有努力要回帖撒罗尼迦去,实际上他是一次又一次的被打断、被拦阻,但他仍旧想要去。今天我们也会经历类似情况:

•想关心一位软弱的弟兄姐妹,却总是约不上;

•想去参加某次服侍,却因身体或环境的原因被迫停下;

•想在工作场合为主作见证,却常遭遇误解或拒绝。

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保罗在这里坦率的承认,他并非因冷漠或疏忽没有回帖撒罗尼迦,而是因为「撒但阻挡了我们」。冯荫坤指出,「阻挡」这个字原意有「破坏道路、拦住去路」之意,仿佛敌军在街道上挖壕沟、设障碍,使人无法通行。在此要注意,保罗并不是说撒但使他完全丧失能力,而是说这仇敌确实在现实的处境中设置障碍,致使他的计划无法顺利成行。这里我们要留意两个关键点:首先,圣经曾多次见证撒但的敌对工作。他是「抵挡者」,不断攻击神的百姓,扰乱福音的扩展。从经文背景来看,保罗可能遇到的是政治的阻力,当地官员禁止他再回城;社会的敌视,犹太人煽动暴动;或实际的危险,如生命安全受威胁等等。这些背后的属灵现实,正是撒但在操作拦阻。换句话说,信徒的处境常常不是单纯的「环境偶然」,而是属灵争战的显露;其次,保罗并没有把焦点放在撒但的得胜上,而是让读者看到即便有阻挡,撒但也不能超越神的许可。就像约伯记所揭示的,撒但的活动必须在神的允许下进行。因此,这里的「阻挡」不是神无力掌控,而是神主权性的容许。为了使人明白阻挡并不等于失败。撒但最多只能设置障碍,却不能切断神儿女在基督里的联合,更不能废掉神救恩的计划。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今天所遇见的「阻挡」,无论是突如其来的疾病、工作上的压力、经济的拮据,还是家人朋友的劝阻与反对,切记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层面去解释。很多时候,我们容易以人的眼光去看,但保罗让我们看见事情的背后常常存在着属灵的争战。正如他在以弗所书六章提醒我们「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这意味着,当我们遇到重重的阻力时,不应只问「人为什么这样对我」,而是要警醒,是否有那恶者在暗中试图拦阻神的工作?

因此,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学习保罗不被表面的困境所欺骗,而是以信心看透背后的属灵实相。撒但的拦阻是真实的,但神的得胜更是确定的。我们若紧紧倚靠祂,就能带着敏锐的眼睛与完全的信心继续前行,在被拦阻之处仍然见证那位永远得胜的主。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