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1 神主权下的暂时分离时间:2025-08-21
文章内容
帖撒罗尼迦前书二17 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 保罗在前一段经文中提到,犹太人因拒绝基督、抵挡真道而不断的积蓄罪恶,直到神的忿怒彻底临到他们身上。这样的宣告,几乎正是末后审判的真是状态,可见悖逆将要带来的隔绝。然而,保罗将呈现出圣经中的另一种「隔绝」,即保罗与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分离。这并不是因敌意的对立,而是因环境所迫的权宜之计。当然与犹太人主动拦阻福音、存心悖逆相比,保罗的分离完全则是不同的——那是一种在神主权下暂时的分离。 弟兄们,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是面目离别,心里却不离别;我们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见你们的面:当保罗离开帖撒罗尼迦城市之后,有人就在信徒中制造毁谤的方法,企图扭曲保罗服侍的动机与态度,使人怀疑他的真诚与忠心。面对这些攻击,保罗在前文虽然已从多个方面为自己的使徒身份、服侍态度与目的都作了有力的辩护。如今,他更进一步,转向牧者对信仰群体的情感层面,解释自己为何切切渴望再次回到帖撒罗尼迦。他强调,他们的分离只是外在的、暂时的,并非出于利益或遗忘,而是受制于环境与神的主权安排。正因如此,他在心中仍与信徒紧紧相连,并竭尽一切方法想要再度与他们面对面相聚。 弟兄们:保罗在此再次用「弟兄们」来称呼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这个称呼在保罗书信中常常标志着一个新段落的开始。当然,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深刻的关系,他们都因信在基督里成为一家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原文的第一个词是「但是」,和合本圣经未译出。这个转折语气显示出保罗有意地将自己与前文提到的犹太人相对比。犹太人因敌挡真道,与外邦人隔绝、与神为敌;然而保罗却以「弟兄们」来呼唤信徒,彰显他与他们之间属灵的联合。总的来说,保罗不仅在逻辑上展开了新的内容,也在情感与神学上清楚表明:自己并不像犹太人那样拦阻福音,而是满有爱心与挂念,深切地认同这个身份。那么就足够角度而言,这个称呼既是亲切的表达,也是信仰共同体的见证。 暂时与你们离别:保罗在这里使用了一个新约中独一无二的复合词「离别」,分别由「离开」和「孤儿」组成,直译为「使成为孤儿」。换言之,保罗所用的词不是一般的「分开、离开」,而是带着一种极深的痛苦与撕裂感,就像孩子突然失去父母的照顾一样。陆彼得指出,这不仅仅意味着空间上的分开,而是带着撕心裂肺的痛苦与无助。另外这个词的被动式,则在强调他的离去并不是主动的,乃是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哀伤。 然而,这离别并非永久,而是「暂时」的,可直译为「一时之间」、「为时一句钟的时间」。冯荫坤指出这个是由两个较短的片语所组成,并在新约中也仅此一次的出现,强调分离只是短暂的。这就提醒我们,基督徒的分离总是有界限的,神的主权不会让祂的儿女陷入永远的孤单。离别有时是信心的试炼,是神在祂护理中暂时的安排,但在基督里,没有什么能隔绝我们与神的爱,也没有什么能拆毁信徒之间的联合。因此,这里所说的「暂时的离别」,一方面揭示了保罗作为牧者内心的痛苦与思念;另一方面也引出了本段经文的主题:神的主权下,离别只是暂时,合一却是永恒。 极力地想法子,很愿意:保罗接下来说自己「极力地想法子」。这个动词在原文中的不只是「想想办法」的意思,而是包含着「殷勤」与「急切」的意味。仿佛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立刻采取行动的画面,保罗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寻找途径,好能再一次见到他们。学者莫里斯指出,这个字进一步强调了那份渴望,是一种全人投入、迫不及待的追求。接着,保罗在这个动词前加上了一个比较级副词,直译是「更加大量地」。在新约的语境中,这种比较级往往等同于最高级的功能,因此意思就是「最大限度地」。换句话说,保罗绝不是仅仅表达「盼望」,而是倾尽心力、全力以赴的为之努力。 最后保罗紧接着又用「很愿意」这个词。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字在新约中多数带有负面含义,如「贪欲」、「情欲」,表示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然而,在这里,它被转化为正面的用法,表达一种圣洁的、迫切的牧养之情。保罗几乎在说,他想要见信徒的愿望之强烈,就如同饥渴者寻水一般,不容拖延、无法忽略。其实这份渴望其实并不难体会。想象一个父亲因必须出差工作,他被迫与孩子分离数月,他在电话中不断安慰孩子说「我很快就会回来」可在他心里,每一天都是迫切的等待。他找假期、调班、想各种办法,就是为了快一点与孩子重聚。保罗的心情正是如此——不是出于单纯父亲的责任而已,也是出于父亲对孩子切身的爱。然而,在这段经文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保罗的情绪之中,而要看到这份迫切与神的主权之间的互动。保罗极力奔走,尽其所能,却深知结果在于神的安排。正因如此,他的渴望没有变成焦躁,而是成为其祷告与顺服的动力。今日教会亦当如此,真实的牧养与肢体关系,绝非「分门别类」或「避重就轻」,应该是迫切、具体、而又积极的。迫切,意味着当弟兄姊妹跌倒时,我们等到别人向我们提出要求,而是立刻伸出手去搀扶;具体,意味着在病痛、失业或孤单时,我们不应该只是说一句「我会为你祷告」,更愿意陪伴、探访、供应;积极,意味着我们不等别人先来关心自己,而是主动跨出第一步,去建立彼此的联结。若我们缺少这种迫切与积极,即使每周相聚,仍可能落入冷漠的形式;但若我们持守这种爱心,即便环境迫使我们暂时分离,我们仍能在基督里彼此相连,因神的主权使这种关系永不隔绝。 那么,亲爱的弟兄姊妹,当我们经历生活的阻碍或环境的拦阻时,不要轻易将之解读为「无望」。相反,我们要确信万事的主宰仍然是那位掌权的神。保罗的服侍提醒我们,人可以极力奔走、想尽办法,但最终一切成就的时机与可能,仍旧是神主权的运行。因此,受阻并不代表神的缺席,反而可能是祂在操练我们信心与爱心的途径。祂允许暂时的分离,好让我们更迫切地祷告,更深切的渴望神主权的彰显,并更坚定的盼望那永恒的团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