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与责任——健康婚姻的模式时间:2025-05-27
文章内容
经文:以弗所书5:21-33 引言:在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中重寻「主权」 在今日的社会文化中,谈论「婚姻中的角色」这个的话题,往往会显得不合时宜。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一边是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将家庭看作男人的王国,习惯用控制与沉默来维系所谓家庭地位,最终让婚姻成为压迫与冷漠的监牢;另一边是越发高涨的「女权主义」,强调男女性别对等,把任何形式的带领视为压迫,把顺服看作软弱的表达,于是便有了「驭夫术」、「女性独立」等流行语。不可否认,这种张力不只出现在校园的辩论赛,也真实地出现在每一对恋人、夫妻甚至教会的生活中。 而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圣经的观点显得既不讨好、也不妥协,祂既不高举男性主义的父权结构,也不屈服于去性别化的时代思潮。圣经从始至终所高举的,基督是主,是婚姻角色秩序的最终诠释者。所以,婚姻从来就不是谁占上风、谁俯首称臣的较量,因此唯有当我们不再用「谁掌控谁」来定义婚姻,而是以「如何彼此舍己、在主里成全」的福音逻辑来看待婚姻角色时,我们才有可能回到那荣耀、且能使婚姻得以稳固的根基之上——在男权与女权之外的「基督主权」。
一、妻子的顺服:信靠中的顺服,福音中的回应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弗5:22) 在一个高举个体意识、强调权利平等的时代,顺服常被误解为软弱、压制、自我否定,甚至与家庭暴力和性别不公划上等号。然而,圣经中所说的顺服却并非如此。它决不是基于等级制度的差异,也不是情绪上的精神控制,而是一种出自信仰根基、在福音真理中的属灵委身。在原文中,「顺服」可以表达为「有意识地安排在……之下」,是一种出于信任、主动委身于结构之中的态度,常用被用在军事语境中指士兵甘愿接受指挥官的作战指令。若我们加以运用,例如在教会中信徒顺服牧者的带领、在家庭中孩子顺服父母的教导、在职场上职员听从上司的工作安排。换言之,保罗在以弗所书中呼吁妻子顺服,并非基于男性的道德优势或能力强弱,而是要女性在婚姻中活出对主的信心——「如同顺服主」。 要真正理解这段教导的深意,我们必须注意其经文的文化背景,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五章所论述的婚姻角色,并不是孤立的伦理命令,而是基于整卷书信中关于「教会与基督」关系的神学脉络。整卷以弗所书是写给「小亚细亚门户城市」以弗所的教会群体的一封信,信徒所处的以弗所这个城市不仅是当时亚细亚的宗教与经济重镇,更是女神亚底米崇拜的核心之地。也就是说,这是一座崇拜「女神」的城市,其原生的宗教文化对女性的角色与能力有着极强的认同与推崇。与此同时,这个城市又被罗马帝国纳入了政治体系,罗马政治文化中的「家长制」也将主宰着以弗所的家庭结构——丈夫在法律上拥有妻子与子女的生杀大权。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女权与父权并存的城市与家庭文化中,保罗却发出了一个另类的呼召:「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这既不是对「家长制」的默认,也不是对「女性崇拜」的尊崇,而是一种从属灵角度出发的新角色——妻子在婚姻中的顺服,是为着活出教会顺服基督的荣耀图像。所以保罗所言的顺服不是被文化裹挟的顺服,是因着福音启示而产生的敬虔委身,是基于对主的信靠而作出的有意识回应。并且从救赎历史的视角来看,顺服从来就不是羞耻的记号,而是神用以恢复婚姻秩序的圣洁方式。创世记第三章记载始祖堕落之后,神对女人宣告说:「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创3:16)。这句话常被误解为神对婚姻角色的设定,其实它是堕落之后所带来「婚姻角色」的破坏性描述。恋慕将带来争夺,管辖将变为压制,原本和谐互补的关系,被罪转化为控制与冲突。然而,在基督里一切都开始被更新。保罗没有取消角色秩序,而是将之提升为福音的预表。他不是对妻子说:「顺服你的丈夫,因为他有权柄」,而是说:「顺服你的丈夫,就如教会顺服主。」这是荣耀而崇高的使命,妻子的顺服显出了婚姻的神圣美意。 因此,我们若要在今日重新理解并实践婚姻中的顺服,就必须脱离今日文化环境的扭曲,回到福音的真相中。现在我们可以明白,原来顺服在神的国度中不是软弱的象征,相反却是属灵成熟的标志。当然,我们必须坦诚承认,在一个充满破裂与罪的世界里,顺服并不总是轻松之事。特别是当一位妻子嫁给了一位未信的丈夫,顺服的功课将比属灵同伴间更具挑战,这也正是圣经如此强调「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的属灵理由,因此未婚的姊妹需要特别谨慎,只在主里嫁娶;否则,婚姻中的顺服往往将成为信心的消耗,而非建造。但若你已经嫁给了一位尚未信主的丈夫,神对你所发出顺服的呼召也并未因此而减少。 二、丈夫的带领:舍己中的带领,基督的演绎 「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以弗所书5:25) 若说「顺服」这个词在今日语境中常常被误解,那么「带领」则更容易被误用,甚至已经到了被滥用的状态。在一些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带领」常被妖魔化为霸权与压迫,即独享支配与发号施令的权柄。然而,圣经对丈夫「带领」一词的定义,不仅全然不同于此,更是福音真理的另一种深刻演绎。以弗所书5章中,保罗讲完妻子的角色后,呼吁丈夫要「像基督爱教会那样,为妻子舍己」,这是一句高度福音化的命令。保罗没有将带领定义为权威性地位,而是直接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之爱,作为丈夫一切带领的根基与模范,这不仅彻底颠覆了当时社会中「家长制」的权威结构,也颠覆了所有世俗文化关于带领的理解。保罗提出的「为教会舍己」,意味着带领不是为自己争取权位,而是为对方甘愿付出生命。所以,这种舍己的带领有三个显著的属灵特征: 首先,它是一种主动的爱。正如基督不是等教会悔改才为她死,而是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舍命(罗5:8),丈夫也不应该等待妻子的顺服或表现才选择带领,而是主动去爱、去担当、去服事。带领不是被爱之后的反应,而是起头的爱,不是「回应对方」,而是「顺服主命」;其次,它是一种洁净的爱。保罗进一步说:「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弗5:26–27)这显示丈夫不仅是家庭责任的承担者,更是家庭属灵氛围的引导者。一个敬虔的丈夫,不应只在经济上担责,更应在属灵上承担祭司的角色——引导家庭在真理中扎根,在敬虔中成长。他对家庭的首要职责,是带领全家更爱主、依靠主、见证主;第三,它是一种合一中的爱。保罗说:「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5:28)这是一个深刻的合一神学,不只是情感上的比喻,而是本体位格上的合一。丈夫与妻子在婚姻中成为「一体」,正如基督与教会是一个身体的关系,任何对妻子的忽视、轻慢或伤害,都是对自己身体的撕裂;而任何对妻子的体贴、顾惜与引导,都是在建造这属灵合一的身体。让我们也尝试从救赎历史的角度来看,丈夫的角色是从亚当走向基督的轨迹。亚当作为夏娃的带领者,但他在面对诱惑时沉默无声,没有站在妻子的前面,没有承担责任,反倒推卸责任、指责妻子。而基督作为的第二亚当,在面对罪的毒钩时挺身而出,为教会流血、舍己、担当,所以保罗所描绘的「作头」,是一种完全更新的带领模式——以十字架为中心的仆人式带领。因此,作为一个丈夫,若不能以祷告代替冷漠、以忍耐胜过怒气、以真理引导胜过强制压迫,那他的带领只是虚名。一个真正「作头」的丈夫,不见得一定是能说会道的那位,但一定是最常跪下祷告、最愿意承担、最先愿意认罪、最慢动怒、最舍得为妻子舍己的那一位。可见,在婚姻中,丈夫的带领不是特权,而是托付;不是荣耀的头衔,而是流血的责任。他被呼召,不是为了使妻子屈从自己,而是为了引导她一同归向神。 三、神设立秩序,目的是保守爱与合一 「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以弗所书5:31–32) 在许多人的理解中,婚姻的亲密度是会自然产生的,是由爱情推动、性格磨合和日久生情培养出来的。但保罗在以弗所书中却揭示,真正的合一并非从「感觉」出发,而是从「角色」出发,是由神所设立的秩序与恩典推动的福音见证。在整段关于婚姻角色的教导之后,保罗并没有用若干条婚姻守则、或王子和公主的童话结尾作为结论,反而揭开了更终极的意义:即婚姻不是目的,而是预表、是奥秘的见证。圣经中「奥秘」一词,原指的是过去隐藏、现今借着启示显明的属灵真理,保罗清楚指出,那从创世以来设立的婚姻制度,其根源并不在人类社会的需要中,而在神的救赎计划中:两个本质上不同、角色互补、性情不一的人,因着福音的缘故,成为一个合一的见证,这正是一种人无法达成、唯有在基督里才能活出的属灵合一。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前文谈到「妻子的顺服」和「丈夫的舍己」之后,并没有直接谈「如何幸福地相处」,而是直接引入「极大的奥秘」这一神学高点的原因。因为他知道,婚姻中真正的挑战不在于生活琐碎,而在于人如何在神所设定的角色中顺服真理、活出彼此的呼召。在现实生活中婚姻角色之间的张力,往往是婚姻冲突的温床,妻子难以信任丈夫的带领,因为丈夫并不总像基督那样舍己;丈夫不知如何带领,因为妻子的回应并不总是信靠和顺服。在此,保罗不是将「婚姻是奥秘」作为一种理论解释,而是作为一种属灵邀请,呼召我们在婚姻的实际操练中,活出神奥秘的设计。 从这个角度看,婚姻中的「二人成为一体」不是一种静态的状态,而是一场持续进行的过程。这个联合并不意味着一致或角色模糊,而是在角色分明中实现最深刻的舍己与归属。正如提摩太凯勒所言,婚姻的意义正是夫妻二人在各自的角色中不断经历失败、认罪、饶恕与归回的过程,从而使人看见,神确实能使两个罪人,在恩典中,靠圣灵,活出那原本无法实现的「爱与合一」。 四、在角色中彼此体谅:同理与爱的操练 当我们认识了婚姻的角色结构,也明白这结构是为了福音的演绎,我们就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必须进入操练层面。因为,对于角色的理解若无具体回应,只会成为自义或压力,但若能在生活中操练出来,角色就成为了荣耀的见证。因此,鼓励所有在婚姻中预备自己的信徒,做一个灵性的操练: 请尝试写下: • 「若我是对方,我可能面临的三种属灵挑战」并在最后写下一句:「我愿意如何体谅、配合他/她的角色」 以下为范例: 我是妻子: 1. 我可能会挣扎于信任带领,特别当丈夫缺乏能力或沉默不语时。 2. 我可能在顺服中感到不被理解,害怕自己的声音被忽略。 3. 我可能因承担许多家庭事务而内心孤单,希望有人看见我所付出的一切。 我愿意在主里敬重他,即使他还在成长,我也愿意用祷告代替埋冤,在恩典中与他同行。 我是丈夫: 1. 我可能会害怕自己配不上作头的责任,特别是在属灵上不够成熟时。 2. 我可能因外在压力(经济、工作)而情绪低落,无力顾及家庭属灵需要。 3. 我可能渴望尊重,却害怕失败后被论断、不被接纳。 我愿意放下自我保护,学习为她舍己,即使跌倒,也愿意不断归回主的恩典,继续担当妻子的头。
结语:在主权之下,走向彼此成全的婚姻 可见,婚姻中最大的争论与问题,从来不是谁顺服谁、谁带领谁,而是我们是否愿意一同顺服基督的主权。当丈夫愿意以舍己为起点、而非管辖;当妻子愿意以信靠为根基、而非恐惧——我们才能在主的恩典中重拾神设立婚姻的美意。另外,我们必须不断的重复,我们每一个人中生活中都无法天然地活出神为婚姻所设立的角色,顺服会挣扎,带领会软弱,合一会破裂。但正是在这些张力之中,福音就显出它的能力与盼望。因此,婚姻的稳固,终不是彼此的努力,而是根植于基督是否成为这段关系的主。愿我们不再用世界的模式进入婚姻,而是用基督的福音建造婚姻;不再用自我为中心扭曲神所设定的角色,而是在属灵的次序中彼此建造。愿你们站在婚礼的殿堂上说「我愿意」时,不是因为彼此的完全,而是因为基督是你们的主,你们愿意委身在祂的主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