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07义人的祷告时间:2025-02-07
文章内容
经文:「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书五章14-16节) 主题:义人的祷告
引言 「谁的祷告更有能力?」这个问题或许都曾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过,尤其当我们面对困境或病痛时,我们往往会先自己祷告,无果后便会开始寻求人帮我们祷告。可见,我们都渴望中祷告中,看到神的回应,并期望祂以显著的方式干预我们的处境。然而,真正有能力的祷告并非取决于什么条件,而是单单源于义人持守的信心和神的应许。今日,让我们从雅各书五章14-16节出发,深入思考祷告的真正力量,并明白义人的祷告,如何体现了神的医治与赦免。
神学主题 关于「代求」的神学主题,其实贯穿于整本圣经中,它不仅仅是一种为他人祷告的行为,更承载着信徒对神公义、怜悯、拯救和中保角色的回应。正如,当神决定毁灭所多玛城时,亚伯拉罕却为这城代求,希望能为其中的义人带来继续生存的可能;当摩西看见百姓悖逆神,导致神的怒气降临时,摩西多次为他们求情,期盼神能收回祂的审判;此外,旧约先知们也是代求的代表,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都曾在神的呼召下代求,祈求神恢复和拯救以色列。在这些故事中,代求明显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为人的个人需求代祷,更是站在神的公义和怜悯之间,为整体的民众、民族、或国家命运的祈求。进入新约后,耶稣不仅是代求者,祂还是代求的最终完成者。耶稣在世时多次为门徒和其他人代求,尤其是在祂为彼得代求时,祂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1-32)耶稣在这里为门徒的信心代求,这表明信仰的维系并非单靠个人努力和群体的关系,而是需要借着神的恩典和代求。使徒们也深知代求的力量和重要性,例如,在罗马书八章34节,保罗指出耶稣基督在神的右边为我们代求,而他自己也常为信徒代祷,可见,代求也成为了信徒彼此相爱和互相支持的体现,以致帮助他们在神的恩典中站立得住。综上所述,信徒不仅为自己的需要祷告,更要为他人的救恩与灵命成长代求,使神的旨意在地上得以实现。所以,代求是信仰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与神同行、履行基督徒身份的自然流露。
重要字词解释 1. 请教会的长老来 曼敦指出,「请长老来」并不意味着信徒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应该有长老的介入。冯国泰认为,前文的「病了」更精准的理解是指信徒因病或困境导致「没有能力」的情况,也就是说,当信徒在身体或心灵的软弱中,无法再靠自己的力量来应对挑战时,便需要长老的干预。原来,长老的祷告不仅是为了求神带来医治,更是为了给信徒带来属灵的力量和帮助。另外,雅各特别指出长老乃是来自「教会」,在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延伸的思考:第一、当信徒处于无力应对困境的时刻,他们应该转向教会,寻求属灵的支持。教会不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而是帮助信徒在软弱中恢复力量的属灵共同体;第二、教会不仅要提供理论上的教导,更应当实践真理,成为信徒生命的支持。信徒在面临挑战和软弱时,教会的属灵支持和祷告应真实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第三、雅各在此并没有强调长老是否应该具备「治病的恩赐」,这意味着,长老的责任更多的是属灵的代求和扶持,而非依赖特定的恩赐来支撑教会。 2. 出于信心的祈祷…主必叫他起来 虽然雅各描述病人要痊愈,似乎必须经过「叫长老来、抹油、祈祷」这几个步骤,但雅各在此强调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外在的仪式或程序,而是「信心」的祷告。梁康民指出,这里的「信心」指的是长老为病人祷告时所持的信心,而非病人的信心。这意味着,长老要完全信靠上帝的能力,而不是依赖自己的方法或技巧。所以,雅各并未将治愈的能力归功于祷告者的技巧、油的功效,或其他形式的仪式,而是清楚指出,唯有神的能力才是治愈的根本来源。进一步来说,雅各指出,病人的恢复最终是由「主」来决定的。病人的痊愈并不取决于人是否完美地遵循某些仪式或步骤,而是取决于神的主权和能力。诸如「抹油」这一动作、仪式,从旧约的角度来说,确实具有象征意义,提醒信徒神的恩典和能力的临在,但并不意味着它本身具有治疗的功效。因为,最终使病人恢复健康的,唯有神的能力和祂的应许。因此,信徒应当相信神的应许,持守信心,期待神在祂的主权和时间中回应。 3. 义人祈祷 在传统教会中,没有人会对「义人」是指那些因基督的救赎而罪得赦免、与神和人不再有阻隔的人而产生怀疑。但梁康民指出,雅各在这里的对于「义人」一词的理解,必须回到雅各书一开始所教导的「有行为的信心」紧密相连。在雅各的教导中,人因信称义,而这信心并非单单是口头上的承认,而是表现为有行动的信心,即信仰在生活中的实际体现。这种信心不仅是个人与神的关系,更是在教会共同体中的行为表现。在雅各书五章16节的背景下,所说的「义人」就是那些在教会中谦卑彼此认罪、又愿意与他人和睦共处的信徒。他们并非完美无缺,而是以悔改和顺服的心,接受神的赦免,在教会中真实的活出神的公义;他们愿意为他人的益处代求,无论是在他人面临困境时,还是在病痛面前,他们愿意为别人祷告,寻求神的怜悯与帮助。雅各巧妙地将「代求的行动」和「有行为的信心」相结合。代求将不再是仅仅对他人困境的关怀,更是义人信心的一种体现;这种能力的彰显也并非来自于人的德行或行为本身,而是基于信徒对神的依赖、顺服和信靠。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义人祈祷的力量不仅关乎个人的得救与恢复,更是神在信徒群体中施行恩典的途径。义人祈祷的效能是巨大的,使因为它能够带来神的介入,并使神的应许得到实现。因此,义人祷告的作用远远超越个人的需要,而是对整个教会、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论 义人的祷告,因基于对神恩典的依赖与信靠,能够带来神的医治、赦免与恢复。所以弟兄姊妹们,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我们是依靠自己,还是转向教会?当我们为自己或他人祷告时,我们是否抱着「出于信心的祈祷」的心态,确信祷告的效力在于神的主权,而不是外在的仪式或形式?我们是否真的明白祷告的力量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关乎整体的恢复与医治?最后,教会作为属灵共同体,我们是否愿意,在彼此软弱时主动为他人代求?在这个日益分裂的社会中,代求的行动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作为基督徒身份的体现。祷告不仅是解决困难的工具,它也是我们与神之间深厚关系的表现,是我们对神的顺服和信赖的体现。今天,愿我们被呼召活出有行为的信心,积极参与教会的代求,并在神的恩典中携手共进,让祷告成为我们信仰生活的自然流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