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04能忍耐的人是有福的时间:2025-02-04
文章内容
经文:「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各书五章10-11节) 主题:能忍耐的人是有福的
引言 「神在哪里,祂为何允许这些事情发生?」在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各种挑战和苦难,有来自外在的环境,如疾病、经济压力、人际冲突;有的是内在的挣扎,如信心的低谷、等待神应许成就的焦虑。然而雅各提醒我们,忍耐并不是徒然的,而是主怜悯与慈悲的彰显。今日,让我们从雅各书五章10-11节出发,思考有福的意义,并从先知和约伯的生命经历中,明白最美好的结果不是丰富的赏赐,而是真正经历神、认识神。
神学主题 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讨论关于「有福」的真理,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然而,不得不指出,今日教会对于「有福」的理解,往往受到成功神学和世俗主义的影响,使得信徒倾向于将福气等同于物质上的丰盛、事业的成功或健康的身体。其实,圣经所定义的「有福」,并非仅仅关乎今世的顺境,而是更深层次地关乎人与神的关系(诗一1-2;太五3-12;彼前三14;启廿二14)。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说:「有福的是虚心、哀恸、温柔…为义受逼迫的人」(和合本的翻译将两者的位置作了调换),这句话只有联系上下文时,才能明白耶稣所要表达的原义,耶稣并不是让门徒用虚心、哀恸等等换取有福。因为马太福音第四章讲述耶稣呼召门徒时,门徒便舍弃一切跟随祂,接着第五章就进入「有福」的教导中。可见,一个真正有福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拥有世上的一切,而是因他跟随主,就已经在基督里得着了一切。正如腓立比书三章8节也表达了类似的观念:「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保罗这句话道出了真正「有福」的核心——得着基督,就是最大的福分。当一个人认识基督、属于基督,他的生命就已经是最蒙福的。所以,真正的「有福」是指在试炼和苦难中持守信仰、忠心于神,并且借着神的怜悯和慈悲,经历祂的救赎与更新。换句话说,神所赐的福气往往超越了短暂的物质得失,而是关乎属灵生命的成长、对神更深的认识,以及最终在基督里得着永恒的荣耀。若人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他的价值观就会与世人不同,他的生命就不再以财富、地位、舒适为目标,而是以神的国度、神的义、神的荣耀为最高追求(太六33)。综上所述,圣经中的「有福」,指向一种属灵的福分——在神的同在中,在祂的恩典和应许中,经历真正的满足和喜乐。 重要字词解释 1. 榜样 这个词原文含有「范例」、「模式」的意思,在圣经中也被翻译为「样子」,指的是值得人效法的典范。然而,传统上我们对「榜样」的理解往往局限于道德榜样论,即认为某个人的美德或行为值得效法,但随之而来的挑战是,人们常常会自我推脱,认为「我做不到,因为我不是某某人」。这种狭隘的理解忽略了圣经中「榜样」的更深层含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行为模式,更是一种生命的见证。圣经中的「榜样」并非指无懈可击的完美表现,而是在真实的挣扎、试炼和顺服中展现信心的力量。例如,旧约的先知们不仅传讲神的话语,他们本身也经历了极大的挑战,甚至遭受逼迫和误解,但他们仍然持守信仰,忠于神的托付。这样的「榜样」并不是单纯地教导人该如何行事,而是透过他们的生命经历,让后人看见真实的信仰如何在困境中被锻炼、坚固和彰显。此外,「榜样」的概念带有强烈的劝勉作用。在苦难中,信徒往往需要的不是一套理论或道德标准,而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例子,指引他们如何在困境中持守信仰。因此,雅各书提醒信徒要效法那些在苦难中依然忠心于神的先知,因为他们的生命见证了神的信实。这种「榜样」不仅提供方向,更赋予信徒在艰难时刻坚持下去的勇气和盼望,使他们确信,在顺服和忍耐中,他们也能经历神的恩典和扶持。 2. 主给他的结局 这一短语中的「结局」在原文中含有「终点」、「目标」、「完成」的意思,并不仅仅指事件的结束,而是指神所预定的最终成就。修订标准译本在此的翻译为「你们看见了主的目的」,冯国泰指出,雅各在这里强调的,并不是单纯地关注约伯经历苦难后的恢复,而是让读者看见神最终的旨意如何在约伯的生命中成就。从约伯的经历来看,「结局」并非意味着一个轻松的祝福,而是神透过苦难所成就的计划。从人的角度来看,约伯经历的痛苦似乎毫无意义,甚至连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的苦难是因罪而来的惩罚。然而,神的「结局」却远远超越人的理解,它不仅涉及物质上的恢复(约伯后来得到了双倍的产业),更重要的是,约伯在苦难之后对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从「风闻有神」变成了「亲眼看见神」(伯四十二5)。这表明神的「结局」不是简单的苦尽甘来,而是要使人的信仰更加成熟,使他们更加认识到神。曼敦指出,这里的「主给他的结局」不仅适用于约伯个人,每个信仰中忍耐的人都将亲眼的看见主。雅各在此提醒信徒,苦难并不是最终的结局,而是在神手中有一个更高的目的。无论眼前的试炼如何艰难,神所预备的最终成就必然彰显祂的信实和恩典。因此,真正的盼望不在于苦难何时结束,而在于神在苦难中塑造人的生命,使他们在祂的计划中得着真正的福分和荣耀。 3. 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 「满心怜悯」和「大有慈悲」这两个词在圣经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其意义却十分清晰。雅各用「满心怜悯」形容神,强调神并非冷漠地任由人经历苦难,而是在其中以极大的怜悯看顾、扶持和安慰祂的百姓。接着,「大有慈悲」这个词同样表达神深切的怜悯,但更侧重于神愿意主动施予恩典的属性。它不仅指神内在的情感,更包含神愿意采取行动,介入人的困境,带来拯救和恢复。在路加福音六章36节,耶稣说:「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这里的「慈悲」与雅各所用的是同一个词,表明神的怜悯是祂对待祂子民的核心属性,并成为信徒效法的榜样。但我们若停留在对这两个字的解释上,未免会偏离雅各的意图,因为雅各的关键在于「主是」,这不仅是对神某种行为的描述,更是对神本质的宣告。雅各的意图是要让信徒在试炼和苦难中,不只是思考神「做了什么」,而是更深地认识神「是谁」。在信徒的经历中,尤其在面对苦难时,很容易聚焦于眼前的处境,而忽略了神的存在。因此,这句话的重点不只是安慰,更是信仰的挑战。雅各仿佛在问信徒,若「是神」,信徒是否仍然愿意在苦难中信靠祂?因为,真正的信心不是等到问题解决才相信神的美善,而是在苦难中仍然持守信靠,确信神不会改变。
结论 约伯的忍耐并非一种消极的等待,而是对神坚定不移的信靠。先知们的忍耐,也不是仅仅承受痛苦,而是在苦难中忠于神的托付。这告诉我们,真正的有福不是指人生一帆风顺,而是在风暴中仍然确信神。那么,我们今天愿意做什么回应?是惧怕困境,还是在忍耐中信靠?是抱怨苦难,还是在其中仰望神?弟兄姊妹们,让我们带着盼望前行,不只是为自己忍耐,更是为我们的儿女留下信仰的见证,使他们从我们身上看到神的信实。因为真正的福分,不是在苦难中等待救赎,而是在苦难中经历神、认识神,并最终在祂的荣耀中得胜。正如主耶稣所说「有福的是为义受逼迫的人,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