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4 拒绝圣洁即拒绝神时间:2025-09-04
文章内容
帖撒罗尼迦前书四7-8 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所以,那弃绝的,不是弃绝人,乃是弃绝那赐圣灵给你们的 神。
当神在患难中保守信徒,并带领他们走向成圣时。信徒则就必须对此产生合宜的回应,那么在今日的这段经文中,保罗把「圣洁」的劝勉推向了高潮,不再仅仅从伦理或群体关系的角度切入,而是直接揭示圣洁的根基与拒绝的后果。他清楚表明,圣洁是神呼召的本质。若有人轻视或拒绝圣洁,他所抵挡的,不是牧者和教会的教导,而是神自己。换句话说,圣洁与否,正是人对神呼召的回应表达。 神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保罗在此清楚的揭示了信徒蒙召的目的,是神使祂的百姓回到圣洁的状态中。这反映出当时的信徒可能存在一种生活的状态,他们对于救恩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好像救恩只是一种身份的转换,与生活中的行动并没有关系。以至于得救之人只在内心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但生活和得救之前并没有两样。所以保罗在此用了一个正反两面的对比,以此强调新生命和旧生命的对立,使信徒明白在日常生活里不断的活出圣洁见证的重要性。 神召我们:保罗在此表达信徒之所以要追求、活出圣洁的原因,并不是说「你们要圣洁,因为这样神就让你们进入天国」。相反,他直接以「神召我们」作为了整个论述的开始,强调信徒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神的呼召。在新约中,「呼召」并不是泛指一种邀请,而是更多的指向神在基督里主动的拣选与呼召,不仅强调神将人带入祂圣洁国度的事实,也表达神对人有目的和主权。原文「召」有「取名」的一种含义。在圣经的记载中「呼召」与「名字」常常紧密相连,这个神学主题是非常清晰的。无论是新旧约,神赐人新的名,不是出于偶然,或对原来名字的不喜悦,而是彰显祂对人生命的主权和引导。当亚伯兰被改为亚伯拉罕时,是因为神要引导他进入一份恩约当中,此后亚伯拉罕将凭着信心成为万国之父;当耶稣称西门为彼得时,为要引导彼得要成为福音宣讲的器皿,他的信仰告白要成为普世教会的根基。因此,当保罗说「神召我们」时,他其实是在唤起神百姓对于历代圣徒的记忆,强调「呼召」总是带着目的与方向的。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信「召」既包含对救恩的事实确定,也暗示着生命的方向。保罗在这里提醒信徒,基督徒的圣洁生活不是从自己发起的,也不是出于人的选择,而是神在救恩计划中主动的呼召。这呼召既定下了信徒的新身份,也明确了他们的新责任。因此,当谈论「圣洁」时,保罗不是提出一个额外的劝勉,而是回到呼召的起点。信徒若忽略圣洁,就等于否认了神呼召的目的。 成为圣洁:保罗在此将负面的表达「沾染污秽」和正面的表达「成为圣洁」作了明显的对比。其中还特别使用了两个不同的介词「为了」和「在…里」更强化了这样的对比,故此我们若重新翻译这个片语,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保罗在此的用意——「不是为了污秽,乃是在圣洁里」。这里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污秽」与「圣洁」是完全对立、不可并存的。信徒若沾染污秽,就不可能同时活在圣洁之中。正如保罗在提摩太后书所说「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可见圣洁不是成圣道路中灰色的地带,而是一个清楚的界线:要么属神、要么属污秽;其次,保罗在此并非仅强调「圣洁」是呼召的目标,更表明「圣洁」是信徒呼召所进入的状态。换句话说,信徒蒙召不只是为了追求圣洁的某种结果,而是实际被迁移到一个新的领域中,成为「在圣洁里」的人。Robertson 就指出,这种表达与保罗常用的「在基督里」是平行的。二者都强调,信徒的新生命并不是靠自我努力而得,而是因着神的呼召与联合而进入的状态。因此,「圣洁」既是地位上的事实,也是信徒赖以生存的范围。 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从教会在救赎历史中的身份来把握神对祂百姓的要求。圣经始终强调,神的子民被拣选的目的,不仅是个人性的得救保障,更是群体性的圣洁见证。彼得在书信中明确指出「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彼前二9)。这节经文直接把以色列民族蒙受的呼召应用在了新约的教会身上,表明今日教会作为神的子民,必须同样活出圣洁的身份与使命。原来在旧约中,当以色列民从埃及被拯救出来后,他们就被呼召成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他们的生活方式要与周边列国都有所分别,以此来见证耶和华神的圣洁。因此,今日的教会节成了这个世代看见神荣耀的途径。 所以,那弃绝的,不是弃绝人,乃是弃绝那赐圣灵给你们的 神:从「所以」一词来看,保罗有意为前面关于圣洁的劝勉作出一个总结。他强调,圣洁是神呼召的根本要求。若有人拒绝圣洁,他真正拒绝的不是保罗或人,而是那位赐圣灵的神自己。值得注意的是,保罗没有单纯说「弃绝神」,而是特别强调「那赐圣灵给你们的神」。这表明圣洁是圣灵在信徒生命中持续运行的果效。换言之,抗拒圣洁的人,其实就是抗拒圣灵在他生命中的工作,也就是抗拒那住在他里面的神。这使得圣洁的问题不再是伦理层面的选择,而是关乎与三一神关系和得救的根本问题 那弃绝的,不是弃绝人,乃是弃绝…:在多数的中文译本当中,「弃绝」一词出现了三次,似乎每次都强调一个对象(弃绝的、弃绝人、弃绝神)。然而在原文里,保罗实际上只使用了两次「弃绝」,第二次之后便直接转向「神」。因此,更直译的表达是「所以那弃绝的,不是弃绝人,而是神。」这说明保罗刻意保持一种简洁而尖锐的语气,避免过多的修辞与重复。和合本的翻译虽然增加了一个「弃绝」,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这里的意思,但同时也弱化了原文的对比和冲击。换句话说,保罗的意思是:弃绝圣洁的人,实际拒绝的是神自己。这样的表达,使得关于圣洁的问题被提升到与神关系的层次。冯荫坤指出,保罗在此之前的经文中,不断表达自己所传的福音是从神而来的真理,并且又强调自己要取悦的对象是神。在这样的逻辑之下,弃绝者的行动本质就是抵挡神的一种罪行。 那赐圣灵给你们的 神:在经文的最后,保罗直接将圣洁与圣灵的赐下连结在一起。他强调圣洁是圣灵实际在信徒生命中运行的果效。正如神赐下圣灵,目的就是使信徒在生活中有能力治死情欲,活出圣洁。在此我们不得不强调圣灵与我们今日得救的关系。首先,圣灵是圣洁的根源。保罗在罗马书八章13节已经明确指出,唯有「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才能真正活出圣洁。信徒若没有圣灵,即使进入到教会当中,也无法真正蒙神喜悦的生活;其次,保罗在以弗所书一章13-14节中告诉我们,圣灵是信徒得基业的凭据,是神在祂百姓中赐下的确据。换句话说,圣洁是圣灵真实同在的必然结果。若一个人声称自己有圣灵,却持续轻看圣洁的生活,他的生命实际就否认了圣灵的内住。 这对今日的教会而言是极为严肃的提醒,许多时候,我们容易将圣洁当作一个属灵进深追求的一种表达;好像是信仰生活中,人要更加敬虔、更加爱主的一种表达,而不是将其理解为得救的本质彰显。因此在教会中,常有信徒以「自己软弱」或「平信徒身份」为借口,甘心停留在不洁之中,把不洁当作可以蒙恩生活的一种常态。然而,保罗在此清楚地指出,圣洁与圣灵密不可分。神赐下圣灵,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在情欲中妥协,而是为了使我们有能力活出分别为圣的生命。若我们仍旧放纵私欲、随波逐流,这绝不是信心上的软弱,而是对圣灵工作的抗拒。最后,我们也必须注意,这里所说的抗拒圣灵,并不等同于福音书中耶稣所警告的「亵渎圣灵」的罪,后者指的是对圣灵见证基督的彻底敌对与否认,属于终极、不可赦免的悖逆。但保罗的警告同样也是严肃的,因为若信徒持续轻看圣洁、抗拒圣灵的工作,就等于否认神赐下圣灵的目的,活出一种与呼召相悖的生命。这样的状态若不悔改,最终显露的正是对神的呼召和救赎的拒绝。 那么,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否认识到追求圣洁的必要性了呢?圣洁虽然不是我们蒙恩得救的原因,但实在是我们蒙恩生命的必然果效与真实见证。若一个人声称自己在基督里得救,却不在生活中追求圣洁,他的信仰就是自相矛盾的。神赐下圣灵,不是让我们安于现状,而是要我们靠着祂的大能治死情欲,活出与蒙召相称的生命。所以从今天开始,你是否愿意顺从圣灵,结出生命的果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