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0 福音驱动的生命转向(一)时间:2025-08-10
文章内容
帖撒罗尼迦前书一8-10因为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你们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就是在各处也都传开了,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报明我们是怎样进到你们那里,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神,要服侍那又真又活的神,等候他儿子从天降临,就是他从死里复活的、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 在书信的开始,保罗一步步的描绘出帖撒罗尼迦信徒是蒙神拣选的证据——他看到他们因信心而甘心摆上,因爱心而劳苦服事,因盼望而忍耐等候;他看到他们领受福音,不是靠人的劝说,而是在神的权能、圣灵的感动和充足的信心中回应;他看到他们效法基督,在患难中、在圣灵的喜乐中坚守真道。不得不说这些都是保罗透过提摩太「真实所看见的」。然而,保罗的目光并未停留在信徒可见的生命外在表现上,他更指出其背后的根源——一种彻底的生命转向。这种转向并非一种改善或调整,而是福音以权能进入人心,推翻旧有价值观的同时,重塑出了在基督里全新的生命方向。于是,今日的经文便成了一个高潮性的总结,揭示了福音的三重动力——使人从偶像转向神、从自我转向事奉、从短暂转向永恒。 因为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你们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就是在各处也都传开了,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在传统的诠释中,帖撒罗尼迦前书一章8节 的结构一直存在两种主要的解读路径,这种差异甚至能从中文译本的不同呈现中可以直接观察到。 事实上,主的福音已经从你们那里传扬出去,不仅在马其顿和亚该亚省,也在你们对神的信仰所传开的各个地方;所以我们不需要再说什么了。 (标准译本) 不仅主的道从你们那里传到了马其顿和亚该亚,你们对上帝的信心也传遍了各地,我们无须再多说什么。 (当代译本) 因为不单主的道从你们那里传遍了马其顿和亚该亚,就是你们对 神的信心也传遍了各处,所以我们不用再说什么了。 (新译本) 第一种理解,和合本与中文标准译本将 「在马其顿和亚该亚」 与 「在各处」 连接在一起,用来共同修饰「向神的信心」。在这种理解下,「主的道」传扬的地点与「向神的信心」传开的范围是重合的,强调的是同一地理范围内双重见证:口传的福音与生命的信心共同传播;那么另一种的理解则就例如当代译本和新译本将 「在马其顿和亚该亚」 归属于「主的道」的传播范围,而将「向神的信心」另起范围——「在各处」。在这种解读中,地理范围出现就被层层递进:主的道先在区域范围(马其顿、亚该亚)传扬,而信心的见证则超越地域限制,甚至传到更远的地方。但哪一种理解更符合圣经原文的表达呢?原来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希腊文的语序与介词的使用方法所导致,也就是说它既可以表达并列的关系也可以引出递进的关系。因此,这两种翻译都是成立的,而且并不矛盾。反而,这种多重可能性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体会保罗的重点:当福音在生命中扎根时,它既会借着口传的道近距离地传播,也会借着生命的改变远距离地扩散。前者是有意的宣讲,后者是无声的见证;两者都不可或缺。所以,今日的教会既要忠于福音的宣讲,也要活出真实的生命见证,使人即便不在我们当中,也能「听闻」福音的果效;同时,宣讲的重点不应只停留在「我想要讲什么」,页要关注「听见之人会因此产生怎样的回应与改变」。 主的道、向神的信心:多马斯在这里细心的观察到,保罗将第五节所说的「言语」和第六节所提到「真道」,在第八节中加上了一个所属的关系——「主的」,这一小小的变化,却具有重要的神学意义,它强调这「道」的根源,不在于人的思想、经验,而是直接出于主自己。这种表达方式在旧约先知书中屡见不鲜,每当先知宣告神的信息时,他们都会郑重其事地说:「这是耶和华说的」,或「耶和华如此说」,以确保听者明白,先知所讲的并不是人意的推测,而是神权柄的宣告。进入新约时代,耶稣的讲道与使徒的教导确实也延续了这一传统。故此,保罗称之为「主的道」,正是要凸显初代教会坚信——即他们所宣扬的真理是不折不扣出于神的启示与权柄。而「向神的信心」则紧接着揭示了这道所产生的回应。这里的介词「向」意在强调信心的方向——信徒的信心不是抽象的宗教情怀,而是有明确对象与归属的。冯荫坤牧师指出,这与第九节的「归向神」是同一片语,即「以神为信心的方向」,自然也就包含「以神为信心的对象」。这种表达,与保罗神学中「在基督里」的表达一脉相承,宣告信心的对象与范围都在户神自己。此外,这里的「信心」并非单指内心的主观态度,而是指一个客观事实——他们因领受福音而成为信徒。这不仅意味着内心信靠的产生,更代表了身份与群体归属的转变:从不信之人变为属神的子民。如此,「主的道」指明了福音的神圣源头,「向神的信心」则表明了人对这道的具体回应,两者相辅相成。基于此,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以下两点的反思:首先,我们必须分辨自己所传的道是否仍然是「主要讲的」而非「与主有关的」。在传讲真理、带领查经时,我们可能不自觉地用个人经验、流行观点或情绪化语言取代神的话语,我们必须确保信息的中心是基督,而不是我们自己;其次,我们需要检查信心的对象和范围,方向错误的信心即便热诚,也无法结出属灵果子。在困境与选择中,我们必须依靠的是神的应许,而不是某种属世的保障,否则实在是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传扬、都传开了:在这里,保罗使用了两个动词来描述福音与信心的扩散,分别是「传扬」与「都传开了」。「传扬」原文带有「响起」的意思,斯托德从字根和七十士译本入手认为,保罗使用这个词有雷声或号角之意。即强调的是一种有力、清晰、穿透性的传播,又像号角一般,带着呼召性与宣告性,将福音清楚地传到马其顿和亚该亚各地,是一个目的明确,指向清晰的行动。相比之下,「都传开了」原文更侧重结果与过程的完成,意思是「出去、出来」,带有已经完成的意味,侧重于已经发生且已经产生广泛的影响。也就是说这种信心的见证已经跨越地域界限,被更广泛的群体所知晓。若沿用上文的结构结合,「主的道」与「向神的信心」形成双重见证,而「传扬」与「都传开了」正好对应这两个层面:前者是借着有意的宣讲而主动传播福音真理的信息,后者是借着生命改变而被动扩散的见证影响。可见,若只有宣讲而没有生命,信息会失去说服力;若只有生命而没有宣讲,福音则缺乏明确的内容与呼召。因此,保罗才会说「所以我们不用再说什么」,因为无论从口传的真理,还是从生命的见证,帖撒罗尼迦信徒都已将福音的真实与大能显明出来。 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在此保罗用「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来为本节经文做了一个小结。「说」这个字在古典希腊文中有「如孩童般说话」、「喋喋不休」、「胡言乱语」等意思,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上下文来看,保罗并非否认传福音的必要性,也不是轻看言语的事奉,而是强调一个事实——帖撒罗尼迦信徒的生命更新与见证已经如此真实、如此广泛,以至于使徒无需再多加解释或辩护来证明他们的信仰。换言之,这里的「不用说」并非指使徒们的沉默,而是指当生命与福音高度契合时,事实本身就成为最有力的见证,比任何额外的修辞都更具说服力。这仿佛就是文学写作中的「无声胜有声」的力量。当真理在生命里活出来时,它所发出的见证,确实比千言万语更能震撼人心。所以,对于一位传道人而言,最大的挑战并非如何用更高明的讲道法去打动人,而是如何使自己的生命与所传的道合而为一;对于一位信徒而言,福音的力量并不是停留在我们口中的宣告,而是要在我们全人的生命中被人看见。人们或许会质疑我们的教义、反驳我们的教导,但他们无法否认一个被福音彻底改变的生命。因此,当我们在职场上坚持诚实、在家庭中坚持爱与忍耐、在逼迫中持守盼望,我们的生命就成为活生生的见证,以致胜过千言万语的言说。 保罗在这里让我们看见,真正的福音工作不只是「把信息说出去」,也不仅是「活出美好品格」,而是二者并行——有根源于神的宣讲,也有出于向神的信心的生命见证。帖撒罗尼迦教会之所以成为各处的见证,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凡的口才,也不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无可挑剔,而是因为福音在他们里面扎根、翻转、驱动,使他们的言语与行为一同指向基督。那么,今日的教会和每一位信徒也同样被呼召,不是单在讲台上、课堂中传讲基督,也要在家庭、职场、社区中,以转向神的生命去见证祂。所以你是否相信若我们所传的道不是出于主,就不能真正改变人心?你是否相信我们所显的信心若不是向着神,即便大发热心,在教会中弄得轰轰烈烈,终究会消逝?求主使我们的生命首先在福音中被更新,好叫祂的道借着我们的口传扬出去;关于祂的信心能藉着我们的生命被传出去,直到祂的名在全地得荣耀。 注:因篇幅限制,先只处理第八节的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