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虔婚姻——起初的蓝图时间:2025-05-13
圣经婚前辅导第一课
经文:创世记2:18–25;以弗所书5:22-31 引言:在混乱中,回归神所启示的婚姻根基 在当代文化中,婚姻常被理解为一种「感觉上的契合」或一场「自我实现的旅程」。人们在谈论婚姻时,往往关注的是浪漫的氛围、彼此的兴趣、性格的融合,甚至是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匹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婚姻不是人的发明,而是神在创造之初所设立的一项神圣制度,它不仅关乎两个人的结合,更关乎神的荣耀与救赎计划的彰显。因此,圣经对「婚姻」有着更深远、更属灵的描述。也就是说,我们若渴望进入一个敬虔且稳固的婚姻,就必须从起初的蓝图开始,重新认识婚姻的本质与设计。 一、婚姻是神亲自设立的恩典制度 创世记2章18节中,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这是圣经首次出现「不好」的评价。圣经记载,神在创造天地的过程中,多次宣告「是好的」,到了第六日完成创造之后,更是称「一切甚好」;但就在这过程中,神指出亚当独居「不好」。这一表述并非表明创造有误,而是一种渐进式的叙述结构的表达,为要强调独有亚当的伊甸园不是上帝「原本的设计」,而是透过「好—不好—好」的过程,突出婚姻于创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神并非发现亚当孤单才「临时补救」,而是要让我们看见——即便在伊甸园里,「独居」依然不符合神为人预备的关系。这「好」的完成,正是神亲手为亚当预备夏娃,将她领到亚当面前。可见,婚姻不是堕落之后的「产物」,而是神在创造之初所赐予的原始恩典。它在罪进入世界之前就已设立,反映了神对人生命、关系与使命的旨意,从这方面而言,婚姻本身确实是美善的。 然而,我们必须警惕一种现在流行却危险的误区:将婚姻视为「彼此救赎」的避难所,或情感依附的终极归宿。现代文化中常说:「遇见你之后,我的人生才完整了」、「你是我的一切」等等,可是圣经从未教导我们要从配偶身上得到终极满足或属灵意义的救赎。若我们把婚姻当作「补偿孤独」、「完善自我」的工具,那么一旦配偶无法满足这些期待时,婚姻理所当然就会陷入失望、埋冤,甚至走向破裂。因此,让我们回归圣经的启示,婚姻的目的是让两个不完全的人,彼此扶持,彼此顺服神的计划,并藉着日常的磨合与合一,见证基督与教会之间那荣耀的福音真理。婚姻确实是一份恩典,但必须指出它不是我们救恩的源头,它仅仅是是我们成圣的途径。 二、婚姻的互补性:神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者」 神说:「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其中「配偶帮助」在原文希伯来语中,这词组的字面意思是「与他相对的帮助者」或「站在他面前、与之相配的人」。这并不是说女人与男人「完全相同」或「完全互换」,而是指出一种在差异中形成的互补性:一种相异却协调、不同却合宜的配搭。神本可以为亚当造一个仆人、一只动物、或另一个男人,但祂选择造一个「与他相对」的女人。这不是巧合,而是有目的的设计——要人明白,神设立的婚姻,不是由两个一样的人组成,而是由两位在性别、性情、功能、角色上互补的人联合而成。这种互补不是等级制度,也不是压迫,而是神圣的合作,是为了彼此建造、共同承担使命。在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夏娃不是亚当的延伸,而是他命定的对应者。正如钥匙与锁、琴与琴弦一般,他们是为彼此而造,为共同完成神的托付而受造。值得注意,圣经中的「互补」不是文化附会出来的结构,而是根源于创造秩序本身的启示。这种性别互补的设计,直接否定了现代同性婚姻观的合理性,因为两个性别相同者无法在本体和功能上完成「帮助者」这一神圣角色。从而,我们可以明白,男人与女人是神创造中两个彼此相异、却命定为合一的形态。他们的不同,不是要彼此竞争,而是要彼此完成;不是为了自我表达,而是为了荣耀那设立差异的创造主。 婚姻的美,正是在这差异中的融合,在角色中的彼此信任,在互补中的相爱成全。否定性别差异,不但破坏婚姻的本质,也模糊了福音所要彰显的真理——基督与教会之间的神圣奥秘。同时,我们也必须诚实地承认,婚姻虽然起初是神所赐的恩典制度,却也因人类的堕落而遭受扭曲和审判。创世记第三章记载,当亚当与夏娃违背神的命令后,神对他们的性别与婚姻角色发出审判:「女人……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创3:16)。这句话并不是神对婚姻的设计,而是对堕落后婚姻所承受张力的描述。从那时起,男女之间本应和谐互补的关系开始受到罪的侵蚀,顺服变成挣扎,带领变成控制,相爱成了操控,合一变成了冲突。婚姻不再是伊甸园中的喜乐合一,而成为一个属灵争战与成圣操练的场所。因此,我们在持守婚姻的圣洁设计时,也必须认清婚姻现今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我们不能浪漫化婚姻,却也不能放弃对婚姻恢复与更新的盼望。正因婚姻已在堕落中受损,我们更需要依靠那位为新妇舍命的新郎——基督,来在福音中不断医治、更新我们的婚姻关系。 三、婚姻是一种全人合一的盟约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这是整本圣经中第一次提到婚姻的「盟约性」表达,同样也是我们认识婚姻最根本的起点。这经文不仅表明婚姻中身体的结合,更强调情感、意志与理性的合一,两个本不相同的人,在神的恩典中立约、结合、共同承担生命使命。「盟约」一词表达的是一种无条件的委身,是在神面前立下的誓言,即使对方软弱、跌倒,甚至无法回应时,我仍要履行我的责任。正如,圣经始终以「神是见证人」为婚姻的前提(玛2:14),这意味着婚姻是三方的关系:丈夫、妻子与上帝。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教会坚持信徒必须「嫁娶在主里」的原因(林前7:39),当一位信徒与未信者结合时,他们的婚姻本质上就缺失了最根本的属灵合一的基础,这就等于在最神圣的关系中故意设下分裂的根源,这带来的不仅因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不同,更是在福音上无法同行的隐患。所以,敬虔婚姻的根基必须立在共同信主的盟约之上。 在新约中,使徒保罗更明确指出,婚姻是预表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丈夫的爱应当像基督为教会舍命一样,妻子的顺服也当像教会顺服基督一样。这并不是一种权力结构的分配,而是福音真理在家庭生活中的实际演绎。值得注意的是,保罗所说「丈夫是妻子的头」(弗5:23)并不是一种父权主义的滥用,而是在当时希腊—罗马家庭结构中极具反文化的教导。在那个时代,「家父」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甚至可以生杀家族里的一切人。然而,保罗却吩咐作丈夫的,要成为自己家庭的头,这是极其震撼的命令。因为这几意味着夫妻双方首先要从各自的「家父」权下脱离,这歌过程往往就需要付很重的代价,甚至就是牺牲。所以保罗所言,基督作教会的头,不是为要压制,而是为要拯救、带领、保护并牺牲。换句话说,每一段基督徒的婚姻,都是一场关于福音的见证。丈夫以牺牲表达爱,就如基督如何为教会舍命;妻子以顺服回应带领,就如教会如何回应主的引导。这样的婚姻,不是靠人的努力达成,而是靠福音的大能不断更新的属灵旅程。今日许多婚姻在疲乏中破裂,在自我中崩塌,正是因为它们失去了「盟约」的根基,把婚姻当作满足自己的方式,而非显明福音的见证场所。但唯有当我们回到十字架,仰望那位为我们舍己的新郎,我们的婚姻才能在恩典中得以存立、被更新,并最终将荣耀归给那位设立婚姻的神。 四、在世俗张力中操练敬虔的婚姻预备 在今日社会中,我们对婚姻的想象与期待往往深受原生家庭、媒体叙事、浪漫主义和世俗心理学的影响。有人从小在破碎的婚姻中成长,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也有人被偶像剧、爱情电影灌输一种「感觉至上」的婚姻观,误以为「找到灵魂伴侣」就是人生的终极满足。然而,圣经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照着自己的感觉行,而是认清造物主对婚姻的设计,并顺服于祂的旨意之下。 因此,每一个信徒在进入婚姻之前,都应当在主面前安静反思、谦卑预备。以下两个属灵操练,特别值得实践: •第一,写下你对婚姻的三个期待:并带到祷告中求问神,这些期待是否出于圣经,是否需要被更新、炼净? •第二,默想婚姻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它是逃避孤独的方式,还是事奉神的途径?你是否愿意在婚姻中活出福音、服事配偶、学习舍己与顺服? 属灵的婚姻预备,不只是关于找到谁,更是关于你如何活出神的命定。今天,我们需要勇敢地在主面前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我的婚姻观是否深受文化影响,而未被圣经更新? •第二,我是否愿意完全接受神对婚姻的定义,并按祂的方式来建造我的婚姻? 结语:让敬虔成为婚姻的起点 婚姻从来不只是「寻找那个合适的人」,而是「立志成为神眼中合宜的配偶」。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为导向的时代,基督徒被蒙召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不按着文化的潮流进入婚姻,而是按着圣经的真理建造婚姻。 敬虔,是一切婚姻预备的起点。唯有敬畏神的人,才能看重盟约胜于感觉;唯有认识福音的人,才能在婚姻中活出舍己的爱与顺服的恩典。婚姻不是终点,而是成圣之路的延伸;不是属世情感的寄托,而是属灵使命的伙伴关系。愿我们都能从创世的蓝图中重新出发,谦卑地回归神起初设计的心意。愿我们在祂所设立的属灵盟约中,携手进入那真实而荣耀的婚姻旅程——在爱中成全彼此,在真理中见证福音,在一生中荣耀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