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  MUYANG


文章
  • 文章
  • 论坛
搜索
首页 >> 灵修 >>每日靈修 >> 20250209那最大的召命
详细内容

20250209那最大的召命

时间:2025-02-09     作者:张传道【原创】
那最大的召命
00:00/03:23
文章内容

经文:「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各书五章19-20节)

主题:那最大的召命


引言

「什么是信徒的召命?」有人认为是敬拜神,有人说是追求圣洁,也有人会说是公益。然而,雅各在本书的最后两节经文中,提醒我们一个更根本的召命——把失迷的人带回真道。信仰并不只是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是关乎群体和责任。今日,让我们从雅各书五章19-20节出发,思考这「最大的召命」,并反省自己是否正在履行这个神圣的责任。

 

神学主题

信仰从来就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活,而是一个群体性的位格间的互动。在神的计划中,信徒不仅要与神建立个人关系,也要在教会中彼此扶持、互相劝勉,使整个教会在真道上坚立。这种属灵的守望关系是整本圣经的重要主题之一。首先,神从创造之初就设立了群体生活的模型:创世记二章18节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这表明,神造人的本意是要人在关系中成长,而非独自生活。同样,旧约中的以色列人被拣选为神的子民时,并非一个个、单一的个体,而是作为一个圣洁的族类,共同遵行神的律法。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人都负有责任去提醒、劝勉,甚至在必要时纠正他人的错误,使整个群体不至于远离神(出十九6;申六7-9)。到了新约,群体信仰的概念就更加清晰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6节说:「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这清楚地表明,每个基督徒的生命是彼此连接的,教会就好像一个身体,而每个信徒都是身体中的一个部分,当某个部分软弱、跌倒时,整个身体自然而然都会受到影响。再者,希伯来书的作者更是提醒信徒「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这说明,信徒绝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属灵成长,也是要积极关心身边的弟兄姊妹,确保他们在信仰上能站立得稳(来十24)。另外,这不仅是教会内部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基督徒对世界的见证,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十三章35节所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因此,信徒的群体生活不仅关乎彼此扶持,更是神国度计划的一部分。难怪,耶稣甚至以命令的方式要求跟随祂的人彼此相爱(约十五12;约壹三11)。综上所述,圣经从来没有教导信徒在世界中要独善其身;相反,信徒若忽视了群体生活,便难以真正实践基督的爱,也难以完成神所托付的大使命。

 

重要字词解释

1. 若有失迷真道的

无论从雅各写作的对象,还是在此使用「我的弟兄」和「你们中间」这两个词,都清楚表明雅各所指的是接下来所说的是一个信徒。那么,这就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信徒有失迷的可能吗?」如果我们参考马太福音十八章「失羊的比喻」,马太特别将这个比喻放在「论绊倒人的罪」的段落中(太十八6-20)。一开始就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这小子」(10节),然后在比喻的结论中也到了这个关键词(14节),接着耶稣便教导门徒如何挽回弟兄(15-17节)。从这个结构来看,「失迷的羊」所指的,显然不是未信主的人,而是那些已经在信仰群体中的信徒。因此,从耶稣的教导来看,信徒确实有可能陷入失迷的状态,需要其他弟兄姊妹来挽回。然而,这样的理解似乎与「圣徒的坚忍」的教义相矛盾。若信徒最终必然得救,为何还需要警戒他们不要失迷那?原来,归正神学所强调的「圣徒的坚忍」并非意味着信徒在地上的属灵状态不会动摇,而是指真正得救的人最终不会彻底失丧。在这个过程中,神会透过各样的方式(包括教会、弟兄姊妹的劝勉)来保守他们。因此,当雅各谈到「使失迷的弟兄回转」时,并不是在讨论一个信徒是否会最终丧失救恩,而是在强调教会群体在弟兄跌倒时,所要承担的责任。在这个前提下,雅各首先使用「失迷」一词,赖若瀚指出,这个词也用在「迷羊比喻」中迷路的表达,并且与「天体」一词同字根,意为没有方向的「游荡」;也可用在真道上的漂浮不定的状态,例如包括犯错、欺骗等行动(太廿七64;彼后三17)。另外关于「真道」一词,冯国泰指出,这个词兼备「教义」和「品行」的指向。所以「失迷真道」既可以理解为否认信仰的基本内涵,也可以理解为不愿照着信仰过实践的生活。穆尔指出,若从雅各书的主旨来看,这里指的就是信徒并没有活出信心的行为。即信仰与行为的脱节,而非纯粹的教义性失迷。因此,这种「失迷」并非意味着一个人彻底离弃信仰,而是指他在信仰生活中陷入错误、软弱或被罪诱惑的状态,需要被弟兄姊妹挽回。

2. 救一个灵魂不死

这句话的原文直译是「拯救他的灵魂脱离死亡」。在圣经中,「灵魂」既可以指人的整个生命(太十28;约十二25),也可以指人的属灵状态,而「死亡」的概念在圣经中至少包含三种含义:第一、肉身的死亡(林前十五21);第二、属灵的死亡,即人与神隔绝的状态(弗二1);第三、永远的死亡,即最终的审判(启二十14)。所以穆尔认为,从雅各书的整体脉络来看,「救灵魂不死」很可能指的是避免一个人因持续犯罪或远离信仰,而陷入属灵的死亡。既然雅各书强调信心必须有行为的印证,因此,这里的「灵魂死亡」更可能指信徒若长期偏离真道、不悔改,可能会导致属灵生命的枯竭,甚至最终面临神的管教或审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雅各在这里并不是在讨论人是否有能力使另一个人得救,而是在强调信徒之间的属灵责任。挽回失迷的弟兄,不是指使他「重新得救」,而是帮助他回到正确的信仰道路,避免进一步陷入罪恶之中。我们必须承认,最终的救恩只有、也只能掌握在神的手中,人的责任只是成为神恩典的器皿,在彼此的生命中扮演守望者的角色。

3. 遮盖许多的罪

梁康民认为,「遮盖」一词在字面上可能带有「隐瞒」的意思,因此更好的翻译应该是「赦免」。然而,对于雅各这样一位深受旧约传统影响的作者而言,他并不纠结于这样的措辞可能带来的误解。因为,「遮盖」在旧约语境中并不是指掩盖罪行,而是指罪得赦免。例如,诗篇三十二篇1节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这里的「遮盖」和「赦免」是同义平行的表达方式,即表明被遮盖的罪就意味着得到了神的赦免(利十六15-16)。然而,这句「遮盖许多的罪」让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到底遮盖的是谁的罪?是失迷之人的罪,还是使他回转之人的罪?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观点。穆尔认为,这里的「遮盖罪」主要是指失迷之人的罪得赦免,因为这句话的逻辑前提是「使一个人回转」,而回转的结果就是罪被遮盖,这与圣经一贯强调的悔改与赦罪的关系一致(徒三19;约壹一9)。但也有人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即这里的「遮盖」也可以指使人回转之人的罪,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箴十12;彼前四8),意味着当信徒积极挽回弟兄、行在爱中时,他自己也活在神的恩典中。这并不是说行善能使人得救,而是指参与属灵的服事,使我们远离罪恶,并在神的恩典中得以坚固。此外,大卫尼斯特龙进一步指出,既然雅各不仅强调个别信徒的责任,也将失迷者放在整个教会群体之中。因此,雅各在这里可能同时指向两方面的罪:一方面,失迷者若回转,他的罪会被神赦免;另一方面,挽回者和教会群体若积极承担责任,也会在神的恩典中远离罪的捆绑。

 

结论

当信徒在爱中行事,积极挽回失迷的弟兄时,他们不仅是在参与神的救赎计划,也是在自己的生命中经历神的恩典和保守。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习惯于关注自己的属灵成长,却忽略了对身边弟兄姊妹的关怀。也许我们曾经看到有人在信仰上软弱退后,却选择沉默;或是面对身边的弟兄陷入试探,我们却因害怕冲突而不敢提醒。但雅各提醒我们,信仰并非仅仅是个人与神的关系,而是群体性的责任。今天,我们是否愿意成为那个挽回失迷者的人?当看到弟兄姊妹在信仰上软弱、远离真道时,我们是否愿意付上代价?正如神用恩典忍耐我们、等待我们回转,我们是否也愿意用耐心和温柔去帮助仍旧在罪中的弟兄?愿我们的人生成为回应召命的人生,彼此成全,各尽其职,建立基督荣耀的身体。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