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05应当作有诚信的人时间:2025-02-05
文章内容
经文:「我的弟兄们,最要紧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着天起誓,也不可指着地起誓,无论何誓都不可起。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雅各书五章12节) 主题:应当作有诚信的人
引言 「我该说实话吗?」这是许多人在面对压力、利益冲突或人际关系挑战时,常有的挣扎。在当今后现代社会中,随着绝对真理的概念日渐被淡化、相对主义逐渐盛行,人们就倾向于模糊是非的边界、扭曲客观的事实,以迎合个人利益或社会潮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谎言被合理化,承诺变得不再可靠,诚信似乎成为一种「不合时宜」的价值观。今日,让我们从雅各书五章12节出发,思考基督徒为什么要诚实,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活出诚信的见证。
神学主题 圣经始终强调诚信,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信实,更启示神自己是诚信的源头。透过救赎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神如何在祂的计划中显明诚信的本质,而人的堕落又如何与虚假紧密相关。在创造之初,神按着祂的形象造人,使人具备仁义、圣洁的本性,并赋予他们管理世界的责任。然而,在蛇引诱夏娃的事件中,牠并没有直接鼓励人悖逆,而是用扭曲的话语制造怀疑,使人不再信任神的应许。可见,人的堕落正是从对神真理的扭曲开始的,从那时起,谎言与欺骗进入世界,人的诚信被破坏,人与神的关系也因此破裂。然而,尽管人因罪失去了诚信,神却始终信实。祂在洪水后与挪亚立约,承诺不再以洪水毁灭世界(创九8-17);祂应许亚伯拉罕,要使他的后裔成为大国(创十五1-6);祂在西奈山下与以色列人正式立约,赐下律法,使他们知道如何遵行祂的道(出二十1-17)。然而,以色列人却在历史中屡次背弃神的约,偏行己路,最终导致国家的败亡和被掳(耶三6-10)。即便如此,神仍因祂的信实,差遣先知呼召他们悔改,并最终在基督里成就祂的救赎计划。进入新约,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一章20节说:「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里都是是的。」可见,神的信实正是在耶稣基督身上达到巅峰,祂的降生、受死与复活,不仅成就了旧约的预言,更证明了神的信实——祂说到做到,绝不改变。最终,神的信实将带来一个毫无谎言和欺骗的世界,「不洁净的并不可以进去,凡行可憎与虚谎之事的,总不得进去。」(启廿一27)这表明,诚信不仅是今生的道德标准,更关乎人是否能在神的国度有份。因为,忠心持守诚信的人,必在永恒中得着神的赏赐(启廿二15)。综上所述,圣经中的诚信观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直接关乎人对神的信靠和回应。若信徒在言语和行为上真实无伪,他们的生命将成为神荣耀的见证,向世界彰显神的信实和救赎的恩典,并在永恒中得着祂的称许。 重要字词解释 1. 最要紧的 在原文中,「最要紧的」的表达带有一种强调性,意指在所有事情之上、首要的、至关重要的,表明雅各接下来的教导并非次要或可有可无的,而是信仰生活中的核心原则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雅各书整体而言是一封充满实际劝诫的书信,其中涵盖了忍耐、祷告、言语的使用、财富的态度等各方面的属灵教导。如果将「最要紧的」理解为雅各书中最核心的主题,即将「不可起誓」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教导,似乎并不符合上下文的逻辑。对此,穆尔指出,最好的解读方式是将其视为雅各用来总结这封书信的语气词,类似于保罗书信中「最后」或「此外」的表达。换句话说,雅各在此并非要强调「不可起誓」比其他教导更为重要,而是借此引导读者进入书信的结论部分。这种用法在新约书信中并不罕见,例如彼得前书四章8节也使用「最要紧的」表达一种强调,但并不意味着后续内容的权重超过其他教导。所以,这里「最要紧的」这种表达,可以理解为雅各对即将作出总结的一种引导,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最高优先事项。 2. 不可起誓 雅各的教导与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话语十分相似(太五34-37),两者都强调「无论何誓都不可起。」然而,我们需要注意,这是针对誓言被滥用而进行的归正。在旧约背景中,起誓是一种重要的法律与宗教实践。摩西律法不仅没有禁止起誓,反而允许人在神的名下立誓,并要求人必须信守誓言(申六13;民三十2)。此外,神自己也曾以起誓的方式与人立约,作为祂信实不变的保证(创二十二16;诗一一○4)。可见,起誓本身并无错误,关键在于起誓的目的和动机。冯国泰指出,在耶稣的时代,法利赛人发展出一套复杂的起誓系统,使人可以使用某些「非正式」的誓言,以规避履行承诺的责任。例如,有人可以「指着圣殿、天、地」起誓,但只要未直接涉及神的名,就被认为不具约束力。这种做法扭曲了起誓的原意,使其成为粉饰谎言的工具,并让人以起誓作为掩盖虚假或操纵事实的手段。这样一来,誓言就沦为一种不负责任的承诺,而不是诚信的表达。因此,雅各在此禁止起誓,并不是反对一切正式的誓言(如法庭上的宣誓),而是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滥用誓言、甚至用誓言来欺骗的行为。另外,从整本圣经的角度来看,起誓本身并不是罪,问题的核心在于人是否出于诚实的心,并且是否忠实履行承诺。例如,使徒保罗曾多次以神的名作见证,表达他对信徒的关怀(罗一9;林后一23)。这表明,在特定情况下,起誓仍然可以作为表达严肃承诺的方式。然而,雅各的重点是提醒信徒,真正的诚信不应依赖于誓言,而应当体现在日常言行中。 3. 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的属灵意义。雅各在这里强调信徒,应当以诚实和正直为生活准则,避免使用夸张、修饰或虚假的言辞,以增强自己话语的可信度。莫德指出,这个短语所表达的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信仰态度。这句话涉及的不仅仅是言语的表达方式,更关乎一个人整体的品格和诚信。换句话说,雅各在此所强调的,并非仅仅是一个说话的技巧,而是整全人格的彰显。因此,「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的教导,呼应了雅各书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信仰必须在生活中真实地展现出来,而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就是说,一个诚实的人不需要依靠发誓或额外的承诺来增加可信度,而是应该通过长期累积的诚信,使人自然的信任他所说每一句话。这一点与诗篇十五篇2-4节相呼应:「行为正直,做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值得注意的是,雅各的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个人道德,也关系到教会的见证;即诚信不仅影响给人的信仰实践,也关系到教会的整体见证。若信徒彼此缺乏诚信,群体中的信任便会瓦解,从而教会就无法成为世界上光和盐的作用。
结论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信仰真实与否的标志。当一个人习惯于扭曲事实、夸大其词,甚至以虚假之言维护自身利益时,他不仅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更是在信仰上失去了见证。那么,在这个充满谎言、诡诈和利益权衡的世界里,我们愿意如何回应呢?我们是否在面对困难时,也会用谎言来逃避责任?还是我们愿意选择诚信,即使因此可能付上代价?弟兄姊妹们,愿我们以基督作为榜样,说「是」时坚定不移,说「不是」时毫不妥协。因为我们的言行不仅代表自己,更是向世界见证神的信实与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