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28知信行时间:2025-01-28
文章内容
经文:「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各书四章17节) 主题:知信行
引言 「知道了,是否就等于做到了?」许多人会说:「我知道信仰很重要、我知道要爱人如己、我知道明年要更加努力、我也知道要婚姻是神所预备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和做到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我们或许有许多对真理的认知,却未必会将这些认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今日,让我们从雅各书四章17节出发,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实现知行合一,活出一个荣耀神的生命。
神学主题 在雅各书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到「信仰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生命的实践。」其实,这一主题贯穿在整本圣经中。从创世记开始,神就呼召人按照祂的旨意而行,亚当和夏娃也被赐予了明确的命令,但他们却选择违背。他们的堕落不是因为「不知」,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相信并且遵行」,正是这种「知而不行」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人类的堕落,也成为所有罪的起点。接着在以色列历史中,律法的颁布再次清楚表达了神的旨意。然而,以色列民一再表现出「知而不行」的失败,他们口里承认律法,却常常在行为上悖逆神的旨意。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赛二十九13),他们的口明显表达了他们知道神,但他们的心却不愿照着去做。因此律法的存在就揭示了人的无助和罪的本质——知道却不愿、也不能去行。直到新约,耶稣基督完美地示范了「知、信、行」的统一,祂不仅教导天国的真理,更以祂自己「照神旨意」而行的生命成为了榜样(太廿六42)。在耶稣的教导中,祂也对那些「知而不行」的人发出严厉警告,指出这样的行为必将带来严重的审判(太廿三13、33)。因此,「知而不行」不仅是信仰的缺失,更是一种属灵上的悖逆。最后,保罗在他的书信中也强调了「行」的重要性,「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弗二10)可见,救恩的目的不仅是让我们脱离罪恶,更是让我们能以善行荣耀神,成为祂旨意的彰显。综上所述,「知、信、行」在圣经中被视为不可分割的信仰核心:知识让我们认识神,信心让我们与神建立关系,而行动则使我们活出神的真实。这不仅是个人信仰的目标,也是教会整体的呼召。所以,教会的使命绝不仅仅是传递信仰的知识,更是要帮助信徒行出真理。
重要字词解释 1. 行善 赖若瀚指出「这节经文常被单独引用,但它绝不是单独存在的一节经文。」和合本在此虽然没有把连接词「所以」翻译出来,但认真的读者,一定知道雅各的「话出有因」。雅各在此所说的「行善」明显是与前文紧密关联的,否则它就仅仅沦为一种道德行为。从上下文来看,雅各的论述针对那些自以为掌控未来、张狂夸口的人(15节「都是恶的」)。在这一背景下,「行善」的含义就超越了「叫人为善」层面,而是成为信徒对神主权的一种谦卑回应。雅各在这里提醒信徒,「行善」意味着不仅要明白真理,更要践行真理。这种「行善」是与神心意对齐的体现、是信徒信心的真实表达(弥六8)。如果信徒明知真理,却选择忽视或不作为,即便未主动作恶,也因未行所当行之事而被定为有罪。雅各指出,这种「知而不行」的态度,反映了对神主权的漠视和不敬。 2. 不去行 雅各在此使用了一个主动的语气,明确指出「不去行」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状态,而是一种明知故犯、不作为的态度。作为雅各书的信徒,他们显然是已经进入教会的信徒、并经历了圣灵的重生与赋能、是有能力靠着圣灵去行善的人。然而,「不去行」却暴露出了他们对真理的漠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属灵上的悖逆。并且,从上下文来看,这里的「不去行」与「行善」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雅各一再强调信仰与行为的结合,指出真正的信心必然产生行为的果实(雅二26)。因此,「不去行」不仅表明信徒缺乏行动力,更反映了他们对神旨意的抗拒。这种明知却不行的态度,实质上是对神命令的冷漠与不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雅各在这里提到的「去行」并不仅仅指有所行动就可以,而是包含了「照着遵行」的内涵,因为这个动词在原文中带有顺服与实践的意味,暗示信徒的行动应当与神的心意相契合,而不是流于形式主义。真正的「去行」是以对神的敬畏和信靠为前提的,是在谦卑中回应神的呼召。否则,「不去行」的后果不仅是行为的亏欠,更将导致属灵生命的停滞甚至倒退。 3. 他的罪 值得注意的是,雅各并没有给「不去行」留下任何的借口,而是明确地将其定性为「罪」。这一指控具有重要的属灵意义,因为它揭示了罪的范围不仅限于明显的恶行,还包括那些看似消极的、不作为的过失。在此,我们需要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如果知道后不去行是罪,那么不知道而不去行,是否就不算为罪呢?」其实,在圣经的整体教导显示,无知并不能完全免除责任。如旧约律法中明确指出,即便是无意中犯罪,也需要献赎罪祭(利四27-28),因为无知并不能改变罪的本质。同样在新约中,耶稣曾说:「那不知道的仆人,做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多给谁,就向谁多取。」(路十二48)这一教导表明,无知虽然可能会影响审判的程度,但并不能完全免除罪责。并且在罗马书一章20节中,保罗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可见,即便有人声称「不知」,但神通过自然启示、良心和律法足以让人可以认识祂的存在和祂的旨意。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无知」恰恰是人有意忽略或抗拒认识神的真实表现。然而,对于信徒来说,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无知,而在于如何回应神已经显明的真理。因此,雅各的教导并不仅仅是一个行为的呼吁,而是一个属灵的提醒,让信徒意识到,对神旨意的顺服是一种必须履行的责任,而非选择性的义务。
结论 既然知道了,那就存在心里,并且照着去行吧。作为信徒,我们需要时常反思:我们是否仅仅满足于对真理的认知,却缺乏将其付诸实践的勇气?我们是否面对圣经的教导,只选择那些看似对自己有益或容易遵守的去执行,而忽略了那些需要牺牲与委身的教导?我们是否在尝试遵行神的旨意时,因为遇到挫折或看不到结果,就草草收场,以为这样就已经尽责了?弟兄姊妹们,雅各的话语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提醒,神赋予我们恩典与能力,目的是让我们成为祂真理的实践者,而非信仰的利己者。因此,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缩小「知」与「行」之间的差距,将信心与行为结合在一起。以谦卑和顺服的心回应神的呼召,忠实地活出神的旨意,成为祂荣耀的见证。在此预祝各位,新年蒙恩! |